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4 23: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6:21
曹操大破刘备后,一直穷追不舍,这时已经引起吴国的警惕,有跟刘备结盟的意向了。后曹操又攻克荆州,刘琮投降。这更引起吴国的担忧,与刘备结盟的意愿更强烈了。所以在孙权派遣鲁肃见了刘备、诸葛亮,鲁肃向二人分析了当前形势,并提出“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的建议后,备甚悦。吴国投之以桃,又得知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这就有了刘备集团的报之以李。曹操的这首个错误是促成了孙、刘的联盟。
也许是曹操的军事实力太强大,攻势太猛了,所以即使孙、刘达成了结盟的初步打算,他们还是非常害怕。所以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形势,就极力找曹操集团的弱点。诸葛亮说:“曹操之众远来疲散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兵势耳,非心服也。”诸葛亮指出曹操的三个弱点,即,一是轻骑日夜追刘备;二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三是荆州之民不服曹操。
也许此时的曹操太得意了。他不但不怕促成孙刘的联盟,而且还给东吴写了一封恐吓信。在东吴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也就是说,听到这封信的内容,大家吓得脸都变了颜色,一致说要投降。此时,只有鲁肃在会上什么都不说,而在私下里劝孙权要和曹操决战。这里,显示了鲁肃作为东吴栋梁的作用。此后,鲁肃又劝权召瑜还。
周瑜见到孙权,同样指出了曹操的弱点。周瑜说:“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周瑜指出的曹操的弱点也是三点。因为各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和想到的不同,周瑜指出的这三点跟诸葛亮的略有不同。他先是说北土未平,为曹操后患。这虽然也是一个理由,但非当务之急;二是说曹操舍长取短“舍鞍马,仗舟楫”;三是说北方人“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孙权在得到了鲁肃、周瑜的鼎力支持后,终于下定了和曹操决战的决心,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双方都向前进军,在赤壁相遇。曹操军开始发生的失利果然如周瑜所料,曹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底下说曹操军队的战船是连成一片的。按曹操军队的想法,他们不习惯水战,把船连接在一起,站在上面如履平地,不晕船,利于战斗,这是它的优势。他们也想到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怕火攻。但同时又觉得冬天东南风很少,于是就抱着侥幸心理这么把船连起来了。但除了这两点之外,连起来的船机动性那么差,怎么追击敌人,怎么打仗呢?
最后那一段最写了战争的惨烈,和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和老弱残兵被人马践踏死者甚众,都给人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所犯的战略性错误,诚如诸葛亮和周瑜所料。也正如周瑜说的“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所谓冒行,就是没做周祥的打算,贸然而行。由此看来,再强大的军队,若没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准备,也是要吃败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