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6 13: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8:41
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来,天下学子无不以读书做官为目标。自科举制诞生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读书人对于做官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因为这是唯一打破阶级*的当时。所以即便是南汉的昏君规定: 当官必须净身,也依然有人挤破了脑袋去当官。 在封建时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并不是童话故事,只要书读得好就能实现。
所谓 “人生四大喜事” , “久旱逢甘霖” 并非一个人的事、 “洞房花烛夜” 和 “他乡遇故知” 也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唯独 “金榜题名时” 才是最难的,也是让无数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唐代大诗人孟郊金榜题名后甚至写出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名句。宋代是文化繁荣的朝代,所以整个社会上对于状元的狂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
所以有人倾尽一生只为考取功名,譬如 “范进中举” 的故事并不是个例。但范进考了大半辈子总算是考上了,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上的就更多了。史册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很正常,毕竟史册只写王侯将相。正因如此,无论是秀才、举人还是其他等级的读书人都是社会上的人才,而进士则更加是凤毛麟角了。如果按照比例来推算,古代的 进士可能比现在的博士后都要稀少 。
当然,这是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但是也足以看出进士的稀有。既然进士都如此稀有,那 “状元” 、 “榜眼” 和 “探花” 这前三甲自然更加受人瞩目。通常来说人们会把全部的目光都聚集在第一名的身上,就比如第一个登月的是 阿姆斯特朗 ,而仅仅 比他晚了19分钟出仓的奥尔德林则无人问津 。同理,历朝历代人们都只关心状元郎的归属,不会在意榜眼和探花何人。但事实上, 中探花的人内心的开心丝毫不输状元 。
得个第三名还能比第一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从名字上我们不难发现,“探花”是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名词,给人的感觉就是 与花打交道的官职 。除此之外, “探花”在各类戏曲中的脸谱和“颜值”都是最高的 。戏曲就如同现在的影视剧一样,脸谱漂亮就如同颜值高的演员来饰演自己。因此对于后世来说,探花有机会以一个更俊美帅气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原因是不是让人忍俊不禁呢?
因为前三甲都是由皇帝钦点的,所以 能够成为探花的人也必定是颜值让皇帝满意的 。比如清朝的和珅,虽然不是科举出身,但是他长的帅气,所以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因此官运亨通。但是话说回来, 颜值的确能够让人赏心悦目,但并不能决定一切的唯一条件 。就如同《红楼梦》第三回的那句: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只有颜值没有真材实料,也不过是皮囊罢了。
当然探花并不是皮囊而已,只不过是进士之中颜出众而已。 如果让你挑,你是选择当状元还是探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