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20: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50
地震发生很常见,在全球范围之中,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最多。而在科学记录之中,我们甚至看到了9级左右的超强地震,这个破坏可以说非常巨大。而在我国地震纪录之中,也出现过较大地震,近代记忆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汶川地震了。而在清代的时候,我国还有这样的一次大地震,是发生在冀豫间磁县地区,就是如今的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在该地区,190年前发生了一次7.5级大地震,精确的时间是1830年6月12日戌时,震中位置:36.4°N,114.2°E。震级:里氏7.5级,震中烈度:Ⅹ度。极震区地裂涌水,出黑白沙、泥沙;漳河、釜阳河干涸见底;城墙、房屋、大桥坍塌。死亡近100人,牲畜不可胜计,这就是一个公开结论。
190年前磁县7.5级大地震是什么原因?
建立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于磁县7.5级大地震的很多科学问题依然至今是谜,而初步确定是北西西走向的磁县—大名断裂西段(南山村—岔口断层)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当然谜底就是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南山村—岔口断层有没有记录古地震事件?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所以地震局给出的这个原因也是一个基础性的说明,是一个初步结论。
当然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板块运动和断层带滑动带来的,而无法进行精确确定磁县7.5级大地震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是否存在周期性的活动,这就是第二个最为关键性的问题,磁县—大名断裂东段隐伏于华北平原之下,是不是一条活跃的地震带,地震专家也暂时不知道,这就是第三个问题,所以对于磁县7.5级大地震的研究,地震专家们得出的数据真的是有限的。
同时根据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说,在华北平原地表面之下还有很多隐藏性不同方向的断裂带,主要有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其中地质学家们发现“南山村—岔口断层”在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同时还发现了沿断层发现高度2-4米、最高约7米的地震断层陡坎,被认为是1830年磁县7.5级地震的地表破裂痕迹,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具体的原因还得继续研究才行。
未来还会出*吗?
很明显,地震局给出的答案是很多都未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上面我们也说了,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不知道,该地区有没有出现过地震,断裂带是都是活跃的,有没有地震周期等等。那么就无法进行说明未来是否会有大地震发生。本身来说,地震在科学之中都是无法精确预测的,所以对于磁县7.5级大地震未来会出现什么情况,也没人知道,这是全球科学界的难点。
而地球物理学家们根据之后发生的一些小地震的地震波记录,经反演计算,推测1830年磁县7.5级地震的震源体深度约为15千米,地下深处震源断层为北西西走向的高倾角走滑断层,与地表发现的南山村—岔口活动断层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所以也才给出了初步的确认结论,那就是本次地震是由于断层带活动带来的。这就是大地震情况,再次说明未来是否还会出*,这个是无法确定的。很多问题都不知道。
地震无法预测,如何做地震防御?
地震无法预测,而如今我们主要是利用“地震预警”来进行地震防御。地震预警也是发生在地震之后给予的一种“预警机制”。根据科学机制数据显示,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之后,临近震中的观测仪器通过捕捉到地震波之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且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然后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之前,发出紧急警告,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所以地震预警是建立在地震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里也需要重点强调下,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大家不要搞混了,很多人有时间都因为地震预警产生错觉,那就是说在每次收到地震预警消息之后,过一会地震才发生,其实这个时候地震已经发生了,传播过来让我们感到地震来了的是“地震波”,所以综合情况来说,地震预警确实提供了好处,但是这并不是地震预测,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这也提醒了我们,无论是生活在地球什么区域,都要学会地震防御知识,因为至今科学家们还做不到地震预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50
地壳运动。河北磁县位于地壳板块之间,板块之间挤压发生地震。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51
190年前,河北磁县发生7.5级大地震是因为地下深处震源断层为北西西走向的高倾角走滑断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51
对于磁县7.5级大地震的很多科学问题依然至今是谜,而初步确定是北西西走向的磁县—大名断裂西段(南山村—岔口断层)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