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公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8 16: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8:24
环境激素这个词汇在1997年出版的日本最新辞典《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里还查不到,如今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常识了。
环境激素是90年代以来才引起世人重视的一种公害。
1991年7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温格斯普勒德举行了首届关于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专家会议。会后发表的温格斯普勒德宣言提出警告说,某些化学物质会对人和野生动物产生激素类的作用,或阻碍生殖功能,或引发癌症等,呼吁科学家们对这些化学物质进行调查和研究。
1996年3月,温格斯普勒德会议的核心人物西阿·克尔本、戴安·达马诺斯基和约翰,皮塔森·迈耶兹3位科学家出版《被夺取的未来(Our St01en Future)》一书,美国副总统戈尔给该书写了序言,从而使全世界认识到“环境激素”危害的严重性,并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的重视。
日本环境厅在第二年3月设立了关于外因性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问题研究班,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日本,到1998年,有关这个问题的著作接二连三问世,并成为各种新闻媒体的重要话题,普通民众也逐渐对它有所了解。
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激素所作的严密定义是:“使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而对个体及其子孙或者集团(部分是亚集团)产生有害影响的外因性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
由于“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是从环境中进入人体,对生殖器官等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的,因此,在日本,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如环境厅、科技厅、文部省、厚生省等也习惯用环境激素一词来称呼它。
环境激素危害种种
据日本环境厅提供的资料说,环境激素最早的危害是在60—70年代发现的。这就是30年代开发的合成雌激素(DES,已烯雌酚)作为药物被用于防止流产,但是过多的使用量使女性生殖器发生迟发性癌症。
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许多调查研究都报告指出,在世界各地发现的野生动物的生殖行为异常和生殖器异常是DDT等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环境污染物质所致。美国学者经过实验确认,实验器具溶出的壬酚就有类似微弱雌激素的作用,它促进了癌细胞的增殖。
近些年来,各国学者发现的世界各地野生动物生殖器系统发生异常现象有:鱼类,例如英国河流的鲑鱼雌性化、鲤鱼的雌雄同体化,美国五大湖的鳟鱼的甲状腺过大等;爬虫类,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湖泊里的鲜鱼的*短小化,雌性鳄鱼卵的孵化率降低等;鸟类,例如美国五大潮的海鸥雌性化和患甲状腺瘤,美国密歇根湖的美国燕鸥的孵化率降低;哺乳类,例如荷兰的海豹和加拿大的白海豚免疫功能下降、数量减少,美国的美洲狮精巢缩小、精子数量减少等等。
在对人体的影响方面,一般认为有如下表现: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发生异常,发生精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症,女性青春期提前,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遭到损害,甚至对下一代产生不良影响等。
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科学家森田昌敏介绍,在全国范围内对*性状(包括数量、运动能力、精巢重量及功能等)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人的精子数量平均每立方厘米(CC)为6000万个,比平均数量(1亿个)要少;精子数量存在地区差别,即东京地区比九州和四国等地方要少;从年龄段上说,20岁的年轻人的精子数量最少;精于的运动能力,较过去显著降低;对交通事故死亡者的解剖结果表明,近20年来精巢重量也有明显变化,相比之下,80年代的精巢最重,以后有所减轻;而且,男子的性功能也减退了。
日本性功能学会不久前发表的学术报告称,对30——70岁的已婚男女大约4000人进行的*测验结果表明,约有30%的男性由于*不勃起而无法进行*。这显然是一种病态。但报告没有谈到它与环境激素的关系。
除了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外,最近又发现了阻碍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以及扰乱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其它种类的激素的物质。例如,聚氯联苯(PCB)等二恶英物质等对甲状腺激素的扰乱作用等。
日本重视积极研究对策
目前,人工制造的化学物质的种类数以万计,有的有毒,有的无毒。1997年3月,日本环境厅设置的关于外因性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问题研究班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中期报告。它根据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指出67种化学物质有扰乱内分泌作用的可能性。其中7种用来制造涂料、树脂、可塑剂、洗衣剂的化学物质被确定为是最危险的。它们是:丁蜗锡(丁基锡、辛基苯酚、壬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八氯苯乙烯、苯酰苯、邻苯二甲酸环已基。
此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如DDT、DDE、艾氏剂等)等农药以及聚氯联苯(PCB)等二恶英类也是怀疑对象。
不过,上述这些化学物质究竟与哪种生殖异常现象有关,以及怎样有关等,目前尚元定论。
1998年6月,日本科学家成立了环境激素学会,正式名称为日本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学会,宗旨是就环境激素对生态系统及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科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共计有医学、生物学、化学、农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的18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个最年轻的学术团体。该学会已经举行了2次关于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问题研讨会和研究成果报告会。从报告内容看,日本的科研机关和大学目前在集中力量对环境激素与公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检测手法等进行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使用动物进行的实验结果都表明,上述化学物质都确实会对生殖系统产生有害的影响。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的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在人体和海、水产品等野生动物体内,都积蓄着相当数量的环境激素。京都大学通过脐带血进行检测的结果说明,日本人胎儿体内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二恶英类、聚氯联苯类、DDT、六氯化苯(六六六)、氯丹类、重金属等环境激素,出现了所谓的“复合污染”现象。东京都发表的关于去年一年的调查结果说,*批发市场流通的鱼贝类等水产品和住宅内都检测出有环境激素存在。日本消费者联盟等组成的环境激素全国市民圆桌会议也从塑料玩具中检测出环境激素,如双酚A、二甲酸二丁酯等。
日本环境厅从1998年开始执行SPEED98年环境激素战略计划,确定了当前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针,主要内容是对环境激素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解析环境激素产生危害的机制、开发试验方法和检查方法等。
对环境激素的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集中在环境污染状况及污染源等情况、环境激素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和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关于解析技术开发、试验和检查方法的研究,这个计划确定了7个重点。它们是:在细胞水平上或通过动物实验解析环境激素起作用的机制;解析环境激素在胎儿期产生的影响;开发测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的生物标志;开发测量对人体产生影响的生物标志;解析环境激素的复合影响;解析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开发恢复和改善被污染环境的技术等。此外,开发对环境激素的试验方法和检查方法也是日本*非常重视的课题。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使用结构活性相关系统的解析技术;通过细胞试验判定扰乱内分泌作用的筛选法技术;通过动物试验判定扰乱内分泌作用的筛选法技术;把握化学产品对多代产生影响的试验方法;简易测定环境激素对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高感度分析环境激素的检测技术等等。
环境厅正在组织大学和国立科研机关就上述课题进行研究、开发。除了环境厅,其它几个有关省、厅,如主管卫生保健工作的厚生省、主管工业的通产省以及农林省等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环境激素进行调查研究和技术开发。
就这些研究开发课题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特别是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框架内进行国际合作是日本*的既定方针。因为日本在这个环境保护领域内还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
有关的工业界,如化学工业会、氯乙烯工业和环境协会、乙烯树脂工业会、可塑剂工业会、化妆品工业联合会、玩具协会、罐头协会、表面活性剂工业会等也都开始重视这个新出现的公害物质。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关于环境激素课题的负责人、日本环境激素学会副会长森田昌敏说,现在还不能轻易地宣布哪种化学产品就是环境激素,这是因为,一旦被确定为环境激素,那么,这种化学产品就等于被判处了死刑,它就没有了市场了。
消除环境激素技术有待研究开发
日本目前采取的环境激素对策除了停止生产或减少使用含有扰乱内分泌作用的化学物质外,主要是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分解和消除环境激素。企业、大学和国立科研机关目前正在研究开发方法主要有:高温溶融法、光催化剂法、光化学分解法、超临界流体法、微生物分解法、机械化学法、电解法……
高温溶融法是采取高温加热的方法,在高温状态下分解环境激素。例如石川岛播磨公司把间接加热方式的热分解气化炉与旋转方式的表面熔融炉组合在一起,在超过45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加热脱氯,把二恶英类物质分解,使之成为无害的物质。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庞大的设备和高温,成本比较高。
光催化剂法是使用二氧化钛作催化剂制造的废水处理系统。巴布可克日立公司开发的光催化剂废水处理系统在实证试验阶段能够把废水里的二恶英、双酚A等环境激素分解90%。把这种光催化剂与高压电源组合在一起,构成电化学废水处理系统,也能够分解环境激素。它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建设费用和能源消耗都可减少2/3。
久保田公司开发的装置是通过紫外线和臭氧的复合作用,产生强大的光化学分解能力在水中分解二恶英类物质。其优点是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工作。
超临界流体法之一是超临界水法,即使用温度为374摄氏度、压力为221个大气压下形成的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所谓“超临界水”分解二恶英类物质。神户制钢公司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超临界试验装置,每小时的处理能力达到1100升。
日本东北大学开发的“机械化学法”是把以生石灰为主要成分的添加剂和要处理的对象物放入球磨机里,加以粉碎;在这个过程中,生石灰与二恶英类物质(氯)发生反应,生成无害的钙氯化物。
科学家神吉达夫和佐野纪彰开发成功气相电晕放电法,处理废水中的酚系有机物的速度要比臭氧法高l倍以上。
不过,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而且都不很成熟。
环境激素是90年代才引起世人重视的公害,但是它的危害巨大,影响深远,关系到人类和地球上野生动物物种的生死存亡,不可等闲视之。就日本而言,对环境激素公害的调查研究刚刚开始,防治技术更有待今后加紧研究开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8:25
严格来说,激素污染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业排放、材料老化释放助剂、废气废液废渣释放出的对生物机体有影响作用的物质,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这种污染并非人类有意为之,而是因经营者无力承担昂贵的无害化处理成本,或对这方面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的污染后果。
另一种是种植、养殖业为了增加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或单个禽类畜类水产类的生长速率,减少种植养殖周期,减少肥料饲料成本而施用或喂食的药剂。畜牧、水产的养殖周期缩短和养殖空间的拥挤会大幅度削弱生物个体的生理机能,增加患病率,为减少病害而喂食抗生素,进而造成各种农副产品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药物残留的问题。动物个体的体表分泌物和排泄物也会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药物,进而污染养殖场周边的环境。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激素污染,或激素公害。
我阅读的一些在线资料都把分析的重点放在第一种问题上,却很少有人分析论证第二种问题,可能是因为,如果人为禁止激素和抗生素类药物进入种植养殖行业,农副产品的产量将大幅削减,种植养殖成本增加,价格上涨,进而爆发更严重的粮食危机,甚至波及其他的经济领域。只能说,人在解决温饱之前根本无力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但长此以往,环境的激素公害会潜移默化的产生更多的问题,例如超级细菌、*饥饿、激素类物质的富集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