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自由和公平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0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43

自由和公平这是法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二者存在着极为密切并相互交错的关系。法律社会学既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介乎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法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青少年犯罪、家庭、婚姻等问题是社会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双方的研究角度又有所不同。前者需要综合各种社会因素来研究这些问题,后者则着重研究这些问题的法律方面。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是当今西方*哲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一方面,他们将这两种价值理想作为其民主*的基础和核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发现这两种价值观在同时运用于民主*中时呈现出颇为复杂甚至彼此冲突的情况,由此导致国家的治国理念及一系列干涉手段的差别.本文通过探讨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关于自由与平等关系的论争,试图指出,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是无法根本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冲突问题的,自由和平等,还是自由或平等对于自由主义来说永远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因此,必须突破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为自由和平等的协调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自由的意思是由着自己,只要不侵害别人,不伤风化,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它体现的是人在自身思想和活动方面不受干涉,同时体现了自身不能干涉他身的思想和活动。如果都能相互干涉,自身的自由就不能保障。在干涉的能力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自由的不受干涉,更主要体现在不受任何组织、党派、*和法律的干涉上,除非在自己允许它们干涉的情况下。*是组织社会,使社会有序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在它们认为必要时最容易被滥用,从而干涉公民的自由。所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权是*的责任,也是*对自身*的要求。
平等的平是象水一样不分高低,等是不分长短、没有大小,所以,高低、贵贱、长短、大小都不分就是平等。*教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即人只要一出生,与其他人都是平等的。这是西方的基本*,来源于*教文化。它不是不承认官的大小、钱财的多少,而是当官、挣钱都具有相同的条件、相等的机会。如果你想干,又有那个能力,就能当同样大的官,挣同样多的钱。也就是说,人从生下来到这个社会上,机会都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也是平等的,没有特权阶层,总统违法也有制裁他的机制,也不能逍遥法外。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
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它们的存在优先于国家和法律的存在。即是说,情愿不成立国家、不制订法律,也不能让自由和平等权受到任意的干涉;即是说,国家和法律的目的就是维护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即是说,法律必须制订维护公民的这两项权利的条款,并对国家和法律即*进行*,防止它们对自由和平等权的侵害。民主的原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创造的。民主是维护自由和平等及其它公民权的一种方式,而且就目前人的智力所能达到的水平来说,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民主的意思是由公民来主张权力,参与国家立法和地方*的制定,以维护自己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自然是天赋*,那么为了维护它,就应该成立国家、制订法律,从而*自由和平等权的相互侵犯。国家和法律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是公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出来形成的。公民让出来这部分权利的目的,是让国家和法律维护自己更广泛的自由和平等权。这就象一个契约。这是国家和法律产生的原因和目的,也是洛克的《契约论》思想。在国家和法律应该行使哪些权力方面,得由公民说了算,任何组织、党派,包括*说了都不算,这就是民主。民主是一项原则。民主原则如何运作,是由制度固定下来的,即是民主制度。民主制度与*制度对立。所谓*制度,是由一个人或一个集团几乎不受*地对任何人行使权力。所以,民主也和自由、平等一样必须加以维护。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当今西方民主制度的典型,它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主要体现在三权分立上。首先是立法独立。由各州公民每人各投一票选举(普选)议会议员,代表*进行州的立法活动。关于各州公民利益的法律,都是个州独立制订并在州内适用的,国家仅负责对外关系(国务卿负责)、战争和临时状态即*(国防*负责)等。如果公民发现,他们选举的议员没有代表他们的利益,那么下届议员选举时,公民就不再选他,他的*生涯有可能就此结束。
其次是司法独立。法官实行终身制,他们的活动不受立法、党派和行政以及民众*的左右。法律既然是公民投票选举的议员集*订的,公民就应该遵守,个别不愿意遵守的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就由*处理。这是民事案件。*除审查民事案件外,还审查*案件,即监督立法部门制订的法律是否侵犯*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一项法律即使通过并付诸施行之后,如果某公民向*起诉说,他的公民权,即*赋予他的不可侵犯的民主、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等的权利,受到了某项法律的威胁和侵害,那么任何一级*的法官,都可以受理这种案件。这叫*诉讼。如果该法官认为该法律确实侵害了该公民的*权利,就可以判决该项法律无效。这就意味着该法律从制订之日起就无效,而且对任何人都不再发生效力,并且恢复或赔偿该公民被侵害的权利。就是说,任何一项法律在创设时候起,必须严格审查它对公民的*权利是否构成威胁,如果是,那就不如不制订,因为即使制订出来,也会被某一个法官的一纸判决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行政独立。行政部门是执法部门,它的每项行动和作为,必须有现行的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的,他们什么都不能干。如果行政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干了,公民的权利因此受到了侵害,那么,任何公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让*赔偿。三权分立的目的是*行政权的滥用。行政的人掌握金钱(都是纳税人的钱)和权力,最易走向滥用的方向,就象亚里斯多德说的:“给人赋予权威就等于引进一个野兽,因为*是某种具有兽性的东西,即使是最优秀的人物,一旦大权在握,总是倾向于被*的*所腐蚀。”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制止了行政权的滥用,从而保障了公民的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
由此看出,西方民主的实行可以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在滥用的时候,有对公民救济的手段:除行政诉讼外,还有倒阁等,在此不再赘述;还可以防止制订对公民有害,即侵害公民自由平等权的法律,如果制定了,也有救济的手段:*独立、法官终身制等;还可以促使制订对公民有利的法律:如选举对自己有利的议员等;还可以维护国家不乱,等等。这样就阻止了压迫性*的存在。自由和平等的实行,使公民只要不违法(这法律是他们自己选人制订的,一般也是自己拥护的),就什么都可以干,就能心情舒畅,不用担心外来的侵扰。这种精神状态,促进了他们追求富裕的活动,因而创造了经济方面的奇迹。
但是,民主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人的*无节制地任意发挥,可能走向违背人性的道路,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可能支持和促使通过侵害他国利益的法律;比如,经济尽管发达了,却人心没有归属感,精神上走向空虚之境;比如,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来的,都是满足公民现实利益的*,*为了争取选票也不顾及公民及人类的永久性前途的计划,所以选不出真正伟大的领袖——伟大领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只有他们才知道人在本性上要求什么,人的幸福感是什么;比如,现代普及的媒体传播方式,把人的趣味一体拉平,说风魔什么都风魔什么,阻碍了道德、艺术和真理的发展,等等。
西方法治,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都源于人们对人生意义、价值的认知和关怀。古典的法治理念和学说脱胎于希腊时期人文思想的襁褓。而近代法治的生成又得力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张扬。人文精神的理性追求奠定了近代法治主义的思想基础;人文精神对人的深切关怀唤起了人们的法律信仰;人文精神内在的自由平等精神锁定了西方法治的价值取向。
如果说,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把握与探索[1],那么,法治就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命运的思考、关注和把握过程中的产物。综观近代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逐渐确立了法律至上,并以法制约政党、*权力而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法治传统,就不难发现,这一传统的形成与西方古代社会以人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和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以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具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正如马克斯·韦伯为我们揭示的那样,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都存在某种决定该项事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精神力量[2]。西方法治传统背后深藏着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精神力量就是西方社会的人文精神。一西方文明,无论是精神还是制度,都是伴随着人的价值的不断发现逐步向前演进,也正是在人的价值的发现过程中形成了西方人文精神和法治。而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蓄积和演进过程中,法治吸取着人文精神丰富的“养料”,从观念萌生发展到制度的确立,都一直在人文精神的哺育中成长。从这一意义上讲,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从历史渊源上讲,西方人文精神在古希腊就已经孕育而成。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3](P.14)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始改变自然哲学家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性和“神”的本性,而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置于视野之外的研究方向,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在研究中,普罗泰戈拉认为随着社会法律和制度的完善,生产与科技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人本身的力量。由此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4](P.138)这一命题,把人从自然界、动物界分离出来,把人看作万物的核心和衡量万物的标准,无疑是对人的尊重和地位的提升。正是在这一人文思想的指导下,普罗泰戈拉反对*、法律上的“自然论”,而坚持“约定论”。(注: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多数智者,在*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所谓“自然论”就是认为当时的社会*、法律制度是从自然而来的,有其自然的根据,因而贵族的统治秩序是合理的,并且永恒不变;所谓的“约定论”就是认为当时的*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因而贵族的统治秩序是可以改变的,民主制可以代替贵族制。)“普罗泰戈拉主张,在*方面,所谓正义与非正义,荣誉和可耻,事实上是法律使然的。是各个城邦自己这样看的”。“凡一国视为公平正义者,只要信以为然,那就是公平正义的。”[5](P.434)他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因此,它们的约束力只是相对的,只有当它们对社会和约定它们的人有好处的时候,它们才能存在,才是良好的;当它们对人没有好处和用处的时候应该予以废弃。所以,绝对不变的政体、法律、道德、宗教等等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只能说,在某种情况下,一种政体、法律和道德是好是坏,或者是适宜还是不适宜。因而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志来废除传统的法律、道德,制定合乎自己利益的法律、道德。也就是说,法律、道德的存废都应当以“人”为其衡量“尺度”。从人的需要出发,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智者们提出了法律正义和平等的要求。他们认为,法律必须是大家同意的,是正义的准则和善恶的标准。他们还以人性相同为依据扩展了平等外延,把平等推及到所有人,将平等理解为所有人在教育、财产、种族等方面的平等,甚至突破现实*和法律界限,认为平等也应当包括主人与奴隶之间的平等。这在身份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古希腊时代,是罕见的,它与以人为尺度衡量*法律良莠的观念成为西方法治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苏格拉底深受智者学派人文思想的影响,注重社会和人生的探索。“苏格拉底之所以受到特别尊敬,正如西塞罗所说,是因为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人文主义者不断反复要求的就是,哲学要成为人生的学校,致力于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3](P.14)他认为哲学应该以人的自身问题的探讨为使命。“至于他自己,则总是讨论人的问题,研究什么是虔敬,什么是不虔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义;什么是谨慎;什么是鲁莽;什么是通用性,什么是怯弱;……对这类问题有知识的人是有价值的,善良的,而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则可以恰当地被称做奴隶。”[6](P.200-201)由于他经历了雅典民主制的辉煌时期,又目睹了其衰败景象。特别是晚年目睹了雅典三十僭主执政期间实行的暴虐统治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陷入*、法治和道德的危机,他没有从制度上寻找雅典*、法律和道德衰落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而把它们归结为人本身,即人的精神或灵魂(理智)丧失和道德沦丧。他认为人们丢失了正义和美德,必然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堕落。于是,他告诫人们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一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成至高无上的人,自然就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进而建立一个道德的社会。据此,他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著名论断,他说:“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7](P.54)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概念的认识。苏格拉底从这一伦理观出发,认为一个人没有知识,也就不懂得“善”的概念,也就不能为善;而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决不会为恶。善出于知,恶则出于无知。他虽然一再强调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善”的概念。有时他认为善就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诸如健康、有力、有财富、地位、荣誉等,以及还包括有节制、正义、能力、敏锐、豪爽等所谓“灵魂的善”。但这些行为有时是有益的,有时也有害,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在于他们是由智慧的灵魂还是由愚蠢的灵魂来指导。所以,善源于智慧,美德也就是智慧[4](P.163-166)。这样,他又回到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
正是在这一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苏格拉底指出正义是法律的一种美德。虽然他并不主张建立正义的法律统治,而主张贤人即哲学王的统治,但他却把正义看成治国的准绳和法律的灵魂。与普罗泰戈拉的观点相同,苏格拉底确信“一种美德必然总是有益于它的占有者”[9](P.98),正义的法律必须合乎人们的利益,能够促*们美好而公正的生活。与普罗泰戈拉的观点不同的是,一方面,苏格拉底对法律是否正义的判断不是经验或感觉,而是知识或理智,从而创立了理性的法律观。就此,美国学者特伦斯·欧文指出:“普罗泰戈拉的因袭论观点将道德与正义当作惯例的事情来对待,这种观点也使得它们免于受到理性的批判。与此相反,苏格拉底认为,事实上,我们在判断一个规范或惯例是否公正时应用了某种进一步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使得惯例性规范可以接受理性的批判。”[8](P.94-95)苏格拉底的理性法律观奠定了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法律学说的基础,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和法治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苏格拉底还把遵从和恪守法律的尊严看*的美德。他不仅把这种美德藏于心中,而且身体力行而成为雅典公民守法的典范。面对不公的而合法的死刑判决,他不愿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雅典而苟活,而宁愿服从法律而死。因为他相信“正义有时伤害他的占有者”,“自我利益与义务之间会发生冲突”,而正义的义务需要人们恪守“与他人达成协议,尊重他们的权利,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9](P.98)。他认为自己遵守雅典的法律,是“他和国家之间神圣的契约,这是他不能违背的”[9](P.417)。在他看来,法律具有独立的权威性,不论它的内容是否合乎正义,也不论违反法律而受到的判决是否有效,人们试图规避这种权威,就是违反与国家的协议,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服从这种权威则是人具有美德的表现。
当然,苏格拉底的严格守法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作为前提,那就是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是对社会有利的。不能因为法律所规定的个人利益和义务不够公平,就以此认为法律违反公平。为了实现这一假设,苏格拉底强调制定法律的人必须由大多数公民授予权力,这样,制定法律的人所做出的决定就会近似于大多数人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应当接受这样一个推理:凡是经过法律规定的,对一切人都具有约束力。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承认,苏格拉底捍卫法律尊严和维*律崇高权威的思想和示范,促进了西方尚法精神的形成,也正是这样的精神积淀和普及,支撑着西方的法治大厦。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哲学的主流已经由自然哲学转变为人的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学说,就是这一转变的产物。在柏拉图的*哲学中,人即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属。以人的利益和幸福为最终目的,柏拉图先后提出两种治国方略即贤人之治和法律之治。早期的柏拉图根据人的德性,提出哲学家治国的方略。这种方略的思想渊源是他老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思想。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欲三个部分组成,与此相应就派生出三个阶层的人,即统治者、军人和人民。而三个阶层的人身上又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美德,即智慧、勇敢和节制。智慧是治国的才能,是统治者必备的品质。如果治国者是有智慧的,整个国家便会有智慧,如果治国者无智慧,整个国家就会陷入愚昧;勇敢是军人必备的品质,是*的保证;节制是农民和工匠的品质,它是控制自己*,用高尚的品质抑制低劣品质。统治者是最高的、决定性的等级,他们是智慧的化身,因而只有哲学家才能担当。他说:“研究*艺术的事情天然属于爱智者的哲学家兼*家。”[10](P.173)“在各种政体中有一种*,不管其是否按法律来统治,也不管臣民是否愿意,只要它的统治者不是表面上而是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那就是十分正确的*,也是惟一的真正的*。”[11](P.19)很显然,柏拉图把法律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因为他理想中的统治者——哲学家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真实的知识,又具有杜绝偏私和拒绝腐蚀的品性,与智慧相比,法律显得蹩脚。因此,在柏拉图看来,让哲学家的智慧受制于死板和教条的法律,就等于使真实的知识服从于大家的“意见”,使人类的智慧屈从于习惯和偏见。而法律不是为智者创设的,而是针对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哲学家没有一般人的缺陷。所以,哲学家的统治就是知识或智慧的统治,是理想的治国方式。
晚年的柏拉图,由于用他的哲学家治国的方略劝说叙拉古国王的失败,再加上两次西西里之行的悲惨境遇,由此对自己设计的哲学家治国方略发生了怀疑,促使他产生法律治国的念头。他在此时的一封书信中说:“不要让西西里或任何其他城市服从人类的主子(虽然这样的服从是我的学说),而要服从法律。服从对主子和臣民都是不利的,对他们本身、对他们子孙后代统统是不利的。”[12](P.97)在《法律篇》中,柏拉图不仅主张恢复法律头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又重新构想一个“第二等好的理想国”,即法治国家的蓝图。他开始走出“理念”的圈子,关注希腊*的现实。认为在哲学家那样智慧的国王不能出现的时代,法律是上帝籍以传达其命令的声音,任何城邦都应受法律的支配,而不应受某一统治者或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如果有超越法律的绝对权力存在,无论是对权力者还是权力的服从者都只能带来祸患。同时,他不再依据人的德性,而是从人性出发,认为没有法律,人类就和“野蛮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法律应当凌驾国家的一切官吏和公民之上,一切*和社会活动都应当遵从法律。他强调,“在一切科学中,最能使人完善并且使他们感兴趣的就是法律科学。”[13](P.151)而统治者和公民服从法律的国家,必将得到神的拯救和赐福。由此可见,柏拉图以人为逻辑起点,首先提出人治,但是为了人的现实利益,他最终接受了法治。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完善了柏拉图的法治学说。在维*治的信念上,他比柏拉图更为坚定。不过,与柏拉图相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主张也是建立在对人的认知和关怀上。他认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幸福,这是人的本性。于是断定:“人在本性上是*的动物。”[14](P.7)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他说关键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具有理智的生活。而一个人行为合乎德性,就在于他的意志和情欲等非理性主义行为能否服从理性。只有当意志和情欲服从理性的律令时,其所作所为才是有德性的行为。然而,与柏拉图对人的认知不同,亚里士多德并不相信哲学家那样的人成为统治者就只具有智慧和理性,而不被意志和情欲所动,所以法律对他们没有意义。他说:“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14](P.9)他认为统治者和常人一样,也有意志和情欲。所以他指出,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用感情治事的统治者优良。“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14](P.169)在他看来,法治的优越性在于:法律是多数人制定的,体现了多数人的智慧。一般说来,多数人的智慧要高于少数人或一个人,而且多数人还不易*。加之法律是不带情感因素、合乎正义的“中道权衡”,它能够杜绝常人的偏私和抑制常人的情欲。因此,他认为,“谁都承认法律是优良的统治者”,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14](P.171、167-168)。因为人性中有恶的存在,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主张。但他没有就此打住,他又根据人的利益需求,对法律的统治提出了若干要求。比如,他认为法律应该体现民主,特别是立法应当反映多数人的愿望。他告诫“立法家和*家应该认明民主主义的诸措施中,哪些是保全民主主义的,哪些却恰好足以破坏一个平民政体”[14](P.274)又如,他认为法律的使命不在于对自由的奴役,而在于对自由的保护。他说:“公民们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14](276)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近代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
以上叙述表明:古典法治理念不仅成长于人文精神的襁褓中,而且处处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二西方真正的“人的发现”是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它的标志是与“神为中心”相抗衡的人文主义的形成。因此可以说,西方的人文精神完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也正是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张扬,为近代法治主义和法治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人文主义作为西方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集中表现,在与“神性主义”的抗争中,夺回了人的尊严。在人与上帝、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中,人文主义高扬人的价值和现世幸福。也正是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启导下,西方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自由、平等、*、博爱和现代民主为追求目标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只是人文主义传统的某一阶段,而这一传统本身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世界和文艺复兴时期对这个世界的发现。”[3](P.270)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以及后来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潮,与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和现代民主精神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它们的同一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先后承续关系,表明了人文精神在西方不同时期的表现。也正是在这一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中,人文精神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精神唤起了人们对法治的追求,并成为西方法治主义的应有之义。那么,西方人文精神为近代法治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呢?
(一)人文精神奠定了法治的理性基础
理性主义对西方法治主义的影响最为深远,不仅表现在理性是西方法治的固有内涵,而且还表现在理性追求是西方法治始终如一的关怀。然而,支持法治形成的理性精神却不是偶然自生的,它是西方人文精神在长期积淀中派生的精神分支,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西方人文精神孕育而成的理性精神催生着西方法治主义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44

自由基于自己 公平是基于社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44

自由的定义: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公平的定义: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着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两者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因为没有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公平,都是相对而言。比如因为利益起了争执,绝对的公平条件下要达成的是双方都满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是不可能的。只能双方都退让一步,才能公平解决。自由也是这个道理,绝对的自由势必会侵犯到他人的自由,所以公平和自由都要有约束,比如法律,也就是相对的自由和公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什么叫补按揭 后按揭贷款什么意思 买房者续按揭有什么危害 加按揭是什么意思 八月中国最凉快的地方 八月份哪里最凉快,去哪旅游好?美丽的地方 乱字同韵字是什么意思 华硕笔记本电脑触摸板怎么开笔记本电脑触摸板怎么开启和关闭_百度知 ... 陕西职务侵占案立案准则 结婚后我的恋情维系了十年,怎么做到的? 他说:我在上课。我说:你上吧。他说:你冲吧。什么意思? 冲吧!违规女孩!!男孩的什么心态? 冲吧彻之进的人物简介 刚才冲吧用广西话怎么理解? 《冲吧,勇士》歌词 深圳市冲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钢琴简谱,要1234数字的那种,高音【】低音()冲吧冲吧和微微博起 有一首日文歌开头是尾巴~尾巴~尾巴啦啦 男女合唱的 意思好像是 冲浪手冲吧~冲吧~啦啦~破浪而行 贴吧冲吧什么意思? 求一篇校园运动会加油稿 运动会的加油稿,急用!!!谢谢大哥哥姐姐们哈! - 信息提示 快一点 快一点 恋爱只是要冒险 用力去感觉 冲吧 冲吧 世界很大 冲吧,冲吧 歌词 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黑眼圈呢?? Excel用函数提取单元格内容? 面粉里放什么东西会让面包做出来更加松软? Excel根据函数及学号进行班级提取 怎么烤面包,才能让面包蓬松? 用什么面粉做的面包更蓬松? 《冲吧!大小姐》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什么意思? 临界爵迹中的自由、宽恕、祝福、诸神黄昏分别是公是母? 自由职业怎么申请公租房 怎么是自由的权力? 公民的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哪些自由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哲学家伏尔泰说:若神是自由的,公义的,博爱的,为什么在他的治理下,还受苦呢?是 在自由和公正之间选择,你会倾向于生活在哪一种环境中? 公海自由指的是什么? 宪法规定公民自由的内容有什么 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什么是公海自由? 怎样调试华为手机nova 7 pro的图案色彩? 下列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民的言论自由有绝对的自由  B.公 《宪法》300条规定中华人民公和国公民有什么自由 求很伤感的经典语录,不要繁体 华为nova7Pro外观怎么样? 我也不是执意要等你 只是我也好奇 我有多喜欢 怎么回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