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跪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5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8:49
▲ 中国文化起源的几种说法:
1、传播论与西来说—二十世纪初,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彩陶,在此之前彩陶出现于中亚,分布颇广,当时西方学界盛行文化传播论,仰韶彩陶属彩陶文化的晚期,而安特生后来在甘肃一带发现较仰韶原始,又较中亚进步的彩陶,于是仰韶彩陶文化自西方传来的假说似乎铁证如山。此外,举凡农业、畜牧、铸铜,各个文化部门都有类似的论调。这样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在科学的证据和西方学者的偏见下,成为流行的见解。
195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西安半坡村的彩陶文化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四千余年前,比起安特生所估计的公元前二千年早得多了。又发现中原仰韶迭压在甘肃仰韶之下,彩陶西传来中的假说于是推翻。此外,晚近丰硕的考古资料,如农业、畜牧和青铜文化的发现,此说显已经不起考验。
2、仰韶与龙山文化为东西二元文化—
早期的观点以为二者系各自发展,在河南北部碰头。但自1950年起学者开始质疑,推测仰韶与龙山是两个前后相继,而非分布不同的同时文化。一种说法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在渭水流域、晋南、豫西,后来因为中原的人口压力与农耕技术进步,使得其向东部大平原与东南丘陵河谷地区扩张。学者对此说亦抱质疑,以为人口说无有力证据,快速扩张又不合逻辑,有人则认为该说过于偏重龙山文化形成期各地文化的共同性,却忽略了其歧异处。如果从相异处观察,可以发现各地所发掘的新石器文化,皆有其特色存在,不是一元传播理论可以解释的。
3、多元的文化起源—
愈来愈多考古发掘证明,在黄河流域以外如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等地亦有各具特色的早期文化。
今天考古学界认为中国早期文化可分为六大区:
北方—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
、东方—以山东为中心。
中原—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
东南部—以环太湖为中心。
西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
南方—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
这些地区各有自己的传统,但亦互相影响,所以中国文化起源多元说是现阶段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中国传统社会
导论
中国传统社会的几个特点:
1. 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甚于一切
人道-----人与人相处之道
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秩序-----生活幸福
2. 家族本位:重视家族观念
~何以中国传统社会有浓厚的家族观念?
a. 农业社会需要人力----故需要聚族而居-----形成了家族
b. 其次儒家思想将家族观念深化。
~何以见得?
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优劣?
a. 优:有人情味,温暖、和谐
b. 劣:难培养公德心、法治观念薄弱、集体意识淹没个人价值。
3. 乡土情谊:农业社会------重乡土
a. 没有陌生人、是一亲切社会
b. 生活有地方性----乡土
c. 遵循习俗
4. 四民社会:士农工商
5. 重道德教化
~用以控制社会的秩序 (现代社会则用法律)
6.阶级流动:通过科举制度令社会阶级流动
7. 重农抑商:不患寡而患不均,视商业为非直接生产者,故不予重视。
课文内容要点
一、*体系
1.君主*:
权力来自君主本身(通过武力或世袭,故可以*。但若他有仁心,可以行民本之政,但那仍不是民主。
a.*变迁只限于人事的变更,而非*秩序的变 更。
b.人民的反抗只是反暴君,并不是推翻君主专政的*制度。
c.对君主*权力的*不是靠法律制度,(像西方的三权分立)而是靠道德良知
2.民本思想
即是民有、民享的观念。君主尊重人民的意愿施政。但从来无民主观念。
a.贤德者治国,人民不可直接参予*,故可说是「臣属文化」而不是「投入取向」「参与取向」。
3.家产官僚主义 (家产式的官僚主义)
~*是皇室的扩大,皇室是皇帝的家,故云「家产」。
~*是由以皇帝为中心的官僚系统所组成,政权在皇帝,治权在于士。故只有治道、吏治而无政道、*。而官僚系统并非与皇帝并立,而是臣属于皇帝。
~此官僚治体是开放的,原因是体系内的官吏是通过科举制度而入仕。但这并不
表示政体的开放,因政权并非人民的意愿可以改易的。
~牟宗三:「中国古代*的特色是只有治道而无「政道」。
二、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特征:
1.闭固性人格
a.原因:受农业社会的影响,农业社会的生产活动及生活方式皆不需要创新求异,而是静态守旧封闭的,人们遵循沿用已有的经验,所以造成中国人人格闭固性的特点。
b.闭固性人格的特点循例重俗、被动闭缩、自制自足、倾向于孤立与默从,甚少主动「参与」改革。
c.影响:造成重权威守旧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君主*的*制度。
2.权威性人格
a.原因:1.农业社会对自然自然的不可捉摸而产生焦虑,故需依仗权威(前辈克服自然的经验)去化解焦虑。
2.家庭伦理的差序格局的影响,在家庭中以父子的关系为主轴,子要绝对服从父,投射出去成为君臣关系、师生关系。故有君父臣子*的称呼。
b.影响:1.权威性人格在社会上产生一种与之相关的社会结构。
2.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化约为属关系、有尊卑之分。(阶层性结构)
3.可产生安定社会的作用。
3.特殊取向与人情味:
a.原因: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为本位是原级社团,人与人的关系是基于身份而定。例:称呼他人叫老兄、大姊、伯母、皆以「亲人」待之、表现出人情味,但亲属关系圈以外的人则为外人,表现之情则淡泊。例:在公车内对亲人让位争先,对陌生人则争座恐后。
b.影响:令「次级团体」的角色行为受到歪曲,常产生枉「法」徇「情」现象,难建立完善的法治社会。
4.形式化与面子问题:
a.原因:中国强调礼教,礼教的目的本为使人重德性、守秩序,但过份重礼教而又而不敢违背礼教,便会在表面上遵从,但内心并无实质感受,那便流于形式化,顾面子,显得虚伪。例:在殡仪馆谈笑风生,有「礼」而无德。
b.影响:使人变得虚伪,思想僵化,欠创新。
5.融洽自然、当下即是
a. 农业社会、尊重土地、爱自然与自然为一,乃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始于欣赏,终于相忘。
b. 此性格令中国人产生浑厚圆化与物无争的和平天性。此外亦令中国人欣赏生活虔敬宇宙,直观内省生命的特质。
c. 此性格对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意义是有一种「环保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格就是没有独立人格
现代人格就是重视自我人格自我意识自我价值的人格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0:07
感染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现代人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西方文化是一种变革的文化。
中国文化可能是封建根源比较深,大多受到四书五经的影响,还有就是易经在周朝时传播非常广泛,大街小巷谁都会的,而易经讲求的是“中”所以中国文化应该受其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1:42
1、传统人格就是儒家的人格,也强调改善社会,但是儒家压抑个性;现代的人格就是要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2、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是炎黄时代,根源是伏羲的八卦,周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3、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家长制,重视伦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3:50
还行~!~!~!~!~!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道德观念、哲学思想、艺术形式到生活方式,传统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2、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的关键。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文化并...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几个问题?急!
3.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是个重要的问题。在这里,有两种错误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是采取虚无主义或取消主义的态度,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它们统统归之为“封建、迷信、落后”,乃至“反动”的范畴,甚至把近代中国的贫...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中国文化中这个所谓的弊端是中国文化的优点的反面,也是必然。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吸收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对于那些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要继承,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同时对于那些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由于阻碍历史进步...
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传承)问题?
你问的传统文化流失和传承问题,咱们分开来说。1,流失。流失的原因,从人为破坏的方面看,是100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毁坏,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时期,第一次是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一大批知识分子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胡适、鲁迅等等,但那个时候其实是百花齐放...
中国传统文化收获哪些?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自己努力的方向。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1、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主要的情感和文化纽带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性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巩固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形成了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与...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问题
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
中国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评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1.学习中国文化的方法、途径与意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学习、传承中国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日趋完善的时期,如何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之精华,为我所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越来越多样化,但随之而来...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三个问题)
1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数都是从奴隶、封建社会中的智慧中提取出来的,可以概括为:统治阶级的传统文化、文人阶级的传统文化、还有百姓阶级的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基本精神就是“修身、养性”,好比把浩瀚武学概括为“攻”“守”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本书主要突破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