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00: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0:14
1、《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侠客行》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 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 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 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
>; (高一课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ps。这个字好像多了点,我在介绍一篇简洁一点的,随你挑。
《陋室铭》(初中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龙湖》(明)袁宗道
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馀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突兀一拳,*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
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石首、伯仲,不意其泉石奇至此也。故识。癸巳五月五日记。
注释:
[1]麻城:今湖北麻城市。[2]李宏甫:李贽,宏甫为其字。曾官南京刑部主事、云南姚安知府。万历九年(1581)辞官。万历十六年徙居麻城龙潭湖芝佛院,从事著述。精舍:旧时书斋、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3]孱陵:汉县名,今湖北*县。石首:县名,今属湖北。
《作文法》(清)梁章钜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变必必同删润,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怀春赋》(晋)湛方生
夫荣雕之感人,犹色象之在镜,事随化而迁回,心无主而虚映,眄秋林而情悲,游春泽而心恧,虽四时之平分,何阳节之清淑,日婉娈以舒和,气有仁而无肃,雷发乡於南山,雨渐泽於四溟,启潜蛰於九泉,收灵蛇於天庭,修虹焕绿以东冏,幽涧泮冰而流清,鸿飘翮於归风,燕衔泥而来征,鸷鸟感仁而革性,鶗窸乘化而变声,麦芃芃而含秀,桑蔼蔼而敷荣。
《沧海赋》(三国)曹丕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呜相求。杨鳞濯翼,载沈载浮。仰唼芳芝,俯濑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举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
>(高一课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ps。这个字好像多了点,我在介绍一篇简洁一点的,随你挑。
《陋室铭》(初中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杯弓蛇影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2、截竿进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3、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4、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溉汲:取水。
③穿井:挖井。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奔波。
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
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启发:这个故事从丁氏的穿井引出传话的出入,说明传言易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加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
我常在高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成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