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8 09: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24
全部奉上,请参考!代词1.人称代词,他(第三人称)(们)(的)例子:各得~所/自圆~说/不能任~自流2.指示代词,那例子:不厌~烦3.指示代词,虚指例子:忘~所以副词1.表示揣测,反诘例子:~奈我何?2.表示请求或命令例子:子~勉之!其他用法折叠1.用作词缀,如:极其、尤其、如其2.姓氏。
常见含义折叠[2-3]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折叠1.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
——《智子疑邻》②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③其夫呓语。(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师说》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其:她们的。)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宋·苏轼《石钟山记》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④其一犬坐于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4。
指示代词原指,那,那个,那些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副词折叠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唐雎不辱使命》②依新已五岁,转眼*。
汝其善抚之。(其:可要。
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③则齐国其庶几乎?助词:①表示推测估计,翻译为:恐怕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表示反问语气,翻译为:难道例:其真无马耶?——《马说》连词折叠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①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②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生僻含义折叠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例: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屈原·离*》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
——《诗.小雅.庭燎》文言虚词——其折叠编辑本段(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③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吾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项羽本纪》)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
或:有的人。
咎:责问。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译文:
有个道士说自己法术高强,写的一手好驱蚊符(就是和蚊香一样功能的符纸)。有人从道士那里要来驱蚊符贴在屋子里,结果到晚上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个人就去责问道士。道士说:“让我去你那里看一看。”看到那人贴的符以后说:“原来是你把符的用法搞错了。”那人问:“那该怎么用呢?”道士说:“你每天晚上先把蚊子(从蚊帐里)赶出去,然后在贴在蚊帐里面。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
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
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
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
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何消」哪用得着。
例: 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
怎样。例: 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 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
例: 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
例: 何其衰也! 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若毒之乎?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告诉。
例句:
1.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2.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3. 称呼,叫作。
例句:
1. 太守谓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
3. 以为;认为。
例句:
1.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2. 谓之天门。——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4. 谓之文也。——《论语》
5. 说。
例句:
1.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2.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3. 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4.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