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细逐杨李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7 22: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59
曲江对酒
杜 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
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
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 ,是杜甫最后留居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之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享,受职左拾遗。由于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此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不免心中不平。这首《曲江对酒》就是诗人这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且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足见心中郁闷。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续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似乎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间已晚 ,故而宫殿朦胧。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见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说明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 》、《曲江对酒》、《曲江对雨》,与作于安史之乱之前的《 丽人行》作过比较,认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 花 ’、‘ 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就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可见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短短一联,形 、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描写落花轻盈无声 ,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两句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
这一联用“ 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句中自对。此处“ 桃”对“杨”,“黄”对“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杨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杨花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之“细逐”和鸟之“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的动人景象,将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转写心中的不满和愁绪。先写不满 :“ 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参朝,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不满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最后抒发愁绪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拂衣,指辞官。这一联是说: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 ,因而虽老大伤悲 ,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 。这里,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表明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 。杜甫虽然仕途失意,毕生坎坷,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始终如一,可见诗人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于花鸟清樽,正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59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唐·杜甫《曲法对酒》
〔今译〕桃花轻轻地随杨花一起飘落,黄鸟时时与白鸟结伴翔。
〔赏析〕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杨花随风飘荡,*的和白色的鸟儿上下飞翔,这是一幕生动而双色彩丰富的春天景象。两句不仅上下句之间属对工稳,而且句中还各有两个名词相对:上句中“桃花”与“杨花”相对,下句中“黄鸟”与“白鸟”相对。这种句法,前人称之为“自对格。”
〔原作〕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伤未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