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五马分尸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7 19: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1
秦国第一功臣给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秦王五马分尸!死得那么惨!他对秦国的巨大贡献,为什么会让他落得如此下场。
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军击杀,尸体被车裂。作为一个改革者、*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
作为一个改革者、*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商鞅变法的效果也极其明显,《战国策》称赞商鞅变法的`效果:“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了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弱小的秦国,变为一个强国。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
商鞅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应当是诈败魏国。虽说战场上为得胜利不择手段是常事,但商鞅以饮酒求和为名引得魏将公子昂前来并于席间袭杀之,实无最基本的道德。可以说是道德沦丧。我们说盘外招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这样用,无论是用间还是使诈,都不失人之信度,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交锋,但以自己的信用作手段无论如何都不能信服的。当然如果这些种种最后都没能成为商鞅后来被车裂致死的因素的话,我们都不能说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这些最终要了商鞅的命。
再说他的严刑峻法,对于公子虔,本来如果只是简单的处理,或许公子虔还能是商鞅以后的得力帮手,但是却还是被割去了鼻子,之后躲在深宫之中,怀着对商鞅的愤恨。直到孝公死后,于是联合旧势力一起扳倒了商鞅。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一点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秦孝公是商鞅的靠山,尽管商鞅很多事情也触犯了孝公,但是孝公能包容;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孝公能压制。但是,孝公一死,商鞅也到头了。并且商鞅贪婪无度,在成秦相后,商鞅有些飘飘然,大谈自己对秦国的贡献。四处招摇,一度有不备齐应有的排场不出行的情况出现。由此引发了隐者赵良对其的晓之厉害。然,处于权力顶峰的商鞅非但不认可赵良的规劝,反而变本加厉起来,拿自己和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五羖大夫并论,并得出己成就已经超越了彼五羖大夫。
赵良不堪商鞅的自我吹嘘,以实例说明,商鞅之贡献比之五羖大夫来实不值得一提。且进一步指出商鞅变法急功近利,与百姓无恩,与卿相无德,如再贪恋名位荣华,必将身败名裂。由此认定商鞅只有及时抽身秦国,才能保得后世太平,但商鞅终不信赵良之言。及孝公败,果如赵良言,太子登位后,商鞅立马就被受过他刑罚的太子傅太子师报复。秦惠王以谋逆罪捉拿之,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验证正身不能留宿为由拒绝(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叹。作茧自缚用在商鞅身上实不过分),后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诈败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终走返秦地被捉后遭车裂。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之所以是必然,其原因更多的是在其严苛,杀敌一万而自损八千。一般都要在“太史公曰”中总结人物成败原因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商君传》中却没有对商鞅死因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只对商鞅做出六个字的负面评价:“天资刻薄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