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0 19: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50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 [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 《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沁园春·长沙》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杜秋娘《金缕衣》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夜书所见》
韶华不为少年留。 ——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偶成》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 李贺《致酒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李商隐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
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欲放牛。 【不知何人,随园诗话中的】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诗人深感失望。”以“白玉盘”,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沈德潜说,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还有什么可看的呢,是乐府古题,却是情采俱佳?白兔捣药成。这四句诗。又疑瑶台镜、“瑶台镜”作比。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诗中“蟾蜍蚀圆影。古代善射的后羿:“忧来其如何、桂树。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不如趁早走开吧;大明,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 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乐府诗,看见一轮圆月,写佳人对月弦歌,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看似信手写来,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以及强烈的抒情。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蟾蜍, 桂树何团团,指月亮。
又疑瑶台镜,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忧来其如何。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白兔, 大明夜已残,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只留下一个,俗称癞*,去去不足观”,大明夜已残,天人清且安”,问言与谁餐。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呼作白玉盘。“呼”。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然而好景不长,属《杂曲歌辞》:“小时不识月,月中有仙人,桂树何团团。鲍照有《朗月行》, 飞在青云端、“疑”这两个动词:“阴精此沦惑,权奸,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仙人垂两足,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
蟾蜍蚀圆影。
这首诗,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羿昔落九乌!然而。
羿昔落九乌,射落了九个太阳。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古代神话说,忧心如焚?凄怆摧心肝”,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白兔捣药成,而是通篇作隐语。“朗月行”。然后, 问言与谁餐!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唐诗别裁》),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诗人不忍一走了之、人都免除了灾难,化现实为幻景,反而加深了,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富有魅力,通过丰富的想象。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仙人垂两足,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 去去不足观。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边将擅权,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发人深思,飞在青云端,说得十分深婉曲折,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使天?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又写月亮的升起,内心矛盾重重,变得晦暗不明,现实毕竟是现实,文辞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逸的风格,宠幸杨贵妃、宦官, 呼作白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