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雨欣,文学家,哲学家有什么之称?与韦应物什么合称三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10:2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19
是刘禹锡吧
刘禹锡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作品风格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唯心主义思想,是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法大行”的时候,社会上“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人们就不会产生祸福来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颠倒,人不能胜天,天命论就在人间得到了宣扬的条件;“法小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不清,人们就会对天命将信将疑。
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他认为,在法大行的社会里,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人们就会说,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与天没有关系。在法大弛的社会里,是非颠倒过来,赏恒在佞,罚恒在直,人们对不合理的现象找不到解释,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于天。他又认为,当“理明”时,人们就不会讲“天命”;当“理昧”时,就不会不讲天命。刘禹锡从法弛和理昧来解释有神论产生的根源,可谓见解独到,他指出神是人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在所写的《天论》三篇中,力求把柳宗元与韩愈的论战深入下去,进一步探索天人关系问题。他认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自然),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与人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点,“交相胜”,“还相用”。人虽不能干预自然界的职能和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20
要怎样才能修好一座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一副如诗般的画?是一曲动人的歌声?是复杂难懂的公式?是滔滔不绝的夸夸其谈?还是真正的实际行动?
从前,有一个极美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有一天,山洪暴发,冲塌了一座桥,从此取名为断桥。
一天,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来到这里,对这里的景色赞不绝口,“呀,这里真是一片世外桃源,真是举世无双啊!”可惜一座断桥不能入眼,作家便大手一挥,写了一篇文字华丽的文章,“人们读了这篇文章,定能觉悟且感动的流泪。”就此扬长而去。可惜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修不好断桥的。
不久后,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来到这里,他一眼便看见了断桥,顿时有了创作灵感,他摆好画架,挥舞起画笔,画出了一副极佳的画,色彩鲜艳、格调优雅,“人们看了这幅画,定会非常感动的。”然后,他游走了一圈,便离开了。可惜一幅如诗般的画,是修不好断桥的。
不多久,一位小有名气的曲谱家来到这里,“这里的风景和桥就像一幅动听的曲子般!”他马上取出纸笔,一气呵成的写了一首曲子,并填了词,“人们要是知道我为断桥写了如此壮丽的歌,定会感激不尽的。”于是便哼着歌儿走了。可惜一曲动人的歌声,是修不好断桥的。
过了一段时间,一位小有名气的数学家来到这里,他为断桥的破损感到惋惜,“难得有这么美的风景,却让这桥糟蹋了。”他细细分析了桥的情况,留下来一大堆深奥的公式,“人们只要按照我的公式修桥,便能使桥恢复原样了。”可惜复杂难懂的公式,村民们是看不懂的,也是修不好断桥的。
又度过了一段时日,一位小有名气的哲学家来到这里,他一见这断桥的模样,便皱着眉头,“这座断桥的现状,表示了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责任感不强,人们的责任感不强,国家就不会强大,国家不强大,国民就要受欺压……”然后,愤恨地摆手离开。可惜滔滔不绝的夸夸其谈,能修好断桥吗?
所以现在断桥还是断桥。
后来,一个铁匠的徒弟来到这里,他自是也看到了这断桥的情况。他二话不说,马上开始准备修复桥的工作,并组织村民们协助。时日不久,一座崭新的桥就造好了。
一日,五个红得发紫的学家聚在这里。
作家见修好的桥,说“定是我的文章鼓舞了人们。”
画家见修好的桥,说“定是我的画感染了人们。”
曲谱家见修好的桥,说“定是我写的歌打动了人们。”
数学家见修好的桥,说“定是我的公式启发了人们。”
哲学家见修好的桥,说“定是我的话激励了人们。”
一个小孩路过,听了这些话,鄙夷地瞪了他们一眼,怒斥道“是我爹地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人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20
韦应物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尤其是他的作品《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