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19:51
看多了古代战争片,你会发现,古代不论东西方各国,将军士兵头上的头盔常常都会有个*尖,这到底是干嘛使的?仅仅是一场仪式盛宴场上,用来做耀武扬威的装饰品吗?其实,古人的智慧不容得我们不佩服!
古代将军兜鍪上的盔*
有个“*尖”,特殊的古代兜鍪,强大了你我想象!
古代将士头上所戴头盔,古时称为兜鍪,在秦汉以前又称胄。兜鍪大致的形状形同口袋,而且一般不是整盔塑造,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不同部件几乎是可以进行拆分的。
在历史上的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朝代,尽管兜鍪在样式上,所采用元素不同,比如我国唐朝后期流行的虎头兜鍪,辽、西夏、金时期流行的凤翅兜鍪,元朝时期流行的重檐兜鍪,另外还有日本曾经流行的兽角兜鍪等。这些兜鍪,它们不论以何种元素展现自己的独特,但在作用上,它们的大多数设计,除了能够重点保护将士的头部外,还有包括颈、喉的保护,甚至有的还兼顾了护面、护肩的功能。然而,历史上有一种兜鍪,它的样式却*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在兜鍪的顶端,长有一个长长的带着缨子的*尖!
古代军士的兜鍪
带盔*设计的兜鍪
如此特意设计的带盔尖的兜鍪,着实看着让今天的人们不是一般的费解,古代将士兜鍪顶端要那个盔*是干嘛使的?最初设计它的人究竟在卖什么“关子”?
清代盔*
有人说,是不是古人专为遇到雷雨天的行军打仗,来做“避雷针”使的?也有人说,它像极了今天的5G天线,会不会是古代的神人专门给设计的,然后为了能够在每场战役中发射信号主宰“战场游戏”的格局?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只能说对于古人来讲,今天人们的想象力太强大了。
兜鍪“避雷针”式盔尖:元、明、清已是主角!
讨及兜鍪出现盔*的历史,在大家印象中较为深刻的,应该是在清剧中,清朝的八旗子弟兵头上出现的那个长的不是一般长的盔*造型。似乎让人们错觉,兜鍪顶端的盔*,应该是由满清的祖先后金人带入中原的。
准确来说,它并非后金的专利。
顺着历史往前摸,你会惊讶的发现,其实,在明朝将士的兜鍪顶端也有盔*,而且再往前,元朝将士的兜鍪顶端同样出现了盔*的样式。
这些,至少足以说明,兜鍪带盔*并非大清朝八旗子弟独有的专利!在我国古代的元、明、清三朝,“避雷针”似的盔*皆是兜鍪主角!
兜鍪演进史:盔*从无到有
兜鍪盔*:不仅仅是炫耀的“面子工程”那么简单
盔甲护命防御的重要性在古代战场毋庸置疑,谁都知道它对于将士们有多么重要。可是,为何自从我国古代的元、明、清三朝为起始,在盔甲部分的兜鍪顶端,却硬是给安上了如“避雷针”般还带着缨子的盔*?难道,它的作用也是在提高将士们在战场上护命存活的概率吗?其实,其中的作用并不尽然,有几项,也是蛮实际的。
古代将士兜鍪顶端盔*干嘛使?
第一、加强头部防御,缓解钝器伤害。
古代将士兜鍪顶端的盔*
第二、做装饰增加威仪,显示级别。
盔*以及盔缨的存在,可以让将士们个个看上去比较高大魁梧、英姿勃发,以增加军队威武霸气、整齐划一的仪式感,同时,有时候,也会对不同级别军官的盔*做加长版,或者以不同的盔缨颜色来标识,以显示某人其地位的特殊性。
这种作用在阅兵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历史上大清帝国才气满满的乾隆皇帝,他遗留下的一个兜鍪,其装饰的华丽程度,以及盔*的长度,一度创下历史之最。而这个兜鍪,乾隆皇一般不用它在战场上,而是阅兵仪式或其他与军队有关的重要场合。
乾隆皇帝兜鍪上的盔*最长
第三、军中标志,识别目标,方便指挥。
盔*上的盔缨,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来作为对不同部队,或敌我双方重要的识别标志。而通过盔*的长短及盔缨色彩,还可以作为将帅之间,不同级别的军官之间划级的标志。或者是通过有无盔*来识别将帅的所在,以方便战斗中的统一指挥与协调。
清朝军队的盔*与盔缨
盔*上不同的盔缨色彩
比如,在元朝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不断,他们就依着兜鍪上樱穗的颜色来作为部队识别的标志。
第四、九死一生之际,当武器使。
古代将士兜鍪上的*尖,犹如长在头上的短矛,在关键或危急时刻,往往可以当武器使,特别是在遭遇近距离的赤膊战,当手中没有任何可利用的武器时,长有*尖的兜鍪,可以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唯一尚存且能够使用得上的便利武器。
在一部叫做《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电影里,就有出现了这样一幕镜头,斯巴达士兵用头上的*尖刺波斯弓箭手。
当然,对于兜鍪当武器的情节,在我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里也曾有这么一幕描写:
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搠去,慈闪过,挟住*;慈也一*搠去,策亦闪过,挟住*。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三国演义》里的太史慈
在这里,太史慈正是在命悬一线无器可使的当儿,急中生智,拿兜鍪来作武器续命的。
在古代,有些兜鍪顶端的缨*是被设计成可拆卸的,当将士无兵器可用的时候,它确实是可以被拿下来当作武器用的,只不过,遇到以兜鍪顶端的缨*来作武器的情况,那一定是在将士们遇到九死一生的情景下,应该并不常用,但这个功能还是有的。
可拆卸型盔*
第五、可以当炊具支架,起固定作用。
古代行军打仗,如果遇到极端的情况,或者火军头没有跟上来,在暂时无炊具可用的情况下,战士们是可以拿纯金属材质的兜鍪当做锅来作饭,而盔尖则刚好可以刺入地下暂时当成支架来支撑地面。
当然,对于这一项功能,有人怀疑并不可行,因为单脚的支架作为支持锅面(头盔当锅)显然是不够稳定的,做饭一不卫生,二容易倾倒。但不可否认,如果盔尖够长,地面够坚固,再者,实在没有锅做饭的情况下,在小范围使用,应该是有此情况存在的可能性。这就如当年的长征,战士们树皮都可以吃,皮带也能煮着吃一样,而且,其实,现代也有士兵曾用钢盔当锅做饭的例子。虽然,这些都不是常态。
结语:
袁世凯,盔*盔缨消失的最后时刻
这种带有*尖的兜鍪,在中国古代甲胄史上,无不算一朵奇葩式的存在,但它所展现的实际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只不过,当古代的甲胄发展到这个地步,随着洋*火炮的闯入,在1912年大清灭亡后,传统的盔甲在作战中已经不再实用,盔*也自然而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北洋军阀的袁世凯时代,最后为袁世凯做了一次皇冠装饰性展现后,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21:09
首先,可以加强头部抗击能力。它能够起到一定缓冲和卸压作用,特别是一些锤、棍棒、铁蒺藜、骨朵等钝器带来的伤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22:43
这个所谓的避雷针不是为了避雷的,而是因为当时敌方有盾,为了防止敌方拿盾击打头部,所以只这样设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0:35
古代将士头盔有个“避雷针”,头部的尖尖可以保护脑袋,不被钝器伤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2:43
①作为装饰,让将士们看起来更高大更有气势。而且其上的缨穗的颜色可以作为标识,不同等级的将领的颜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