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有哪些技术指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26
我来回答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7:58
1、温度:雏鸡出壳买回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内,从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到第六周脱温为止。保温的方法视鸡的多少而定,鸡少可用纸箱和灯泡,即将雏鸡放在箱内,挂上一个60W左右的灯泡,同时放上水瓶、食槽。鸡多可用育雏室,室内用煤炉等加温,但煤烟应用铁管排出室外。为保证温度的准确性,除观察雏鸡的状态外,室内应挂温度计,同时勤除粪便。
2、光照: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以保证雏鸡昼夜都能采食和饮水,促进生长发育,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光照和保温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纸箱育雏,如温度不够,可加开水在容器内用布包起来,置于箱内加热。
3、密度:1~14日龄,50~60只/平方米,15~21日龄35~40只/平方米,21~44日龄25只/平方米,60日龄以后12只/平方米。脱温后的小鸡可笼养、平养或放牧养,只要密度不超过上述标准均可。
4、饮水:雏鸡出壳24小时后即可饮水喂食,将育雏料放在料桶内让其自由采食,同时在水杯内放入清水。育雏头20天饮用冷开水,以后可饮用井水或自来水,由于雏鸡采食量少,新陈代谢旺盛,为防止营养不良,头10天内必须在水中加入8~10%浓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脱温饲养
1、笼养:将脱温后的小鸡转至成鸡笼内饲养,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鸡不接触粪便,发病少,同时便于抓鸡,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缺点是饲养时间较长的鸡群,应激反应较大,鸡的*和腿部容易出现病变。
2、平养:平养又可分为网上平养和地上平养,网上平养同于笼养,但鸡的活动量大,不易发病,当然成本较高。地上平养成就是在水泥地上垫上麦草、谷壳、菜籽壳等到垫料,将小鸡放在上面饲养,其好处是节约成本,鸡的*和腿部不易发生病变,由于土杂鸡活动量大,垫料也不需要更换,不足之处是小鸡直接排粪在垫料上,容易诱发一些疾。
3、放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找食一些矿物质饲料和昆虫,中午和晚上将鸡赶回舍内补喂饲料,这种方法好处是让鸡回归自然,鸡的肉质特好,售价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饲养规模有限,此方法适合农户少量散养。
养殖管理
1、饲喂加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刺激鸡的采食*,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
2、换料加砂:换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第1天喂70%原鸡料和30%新鸡料,第2天喂50%原鸡料和50%新鸡料,第三天喂30%原鸡料和70%的新鸡料,第4天全部喂新鸡料。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克的干净细沙,放养鸡可不用加砂。
3、分群饲养: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
4、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
5、密度适当: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6、减少应激: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疫苗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群,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9:16
精选良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着名地方品种,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
注重放牧
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日龄~60日龄开始放牧。放养鸡场地选择以地势高、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放牧时肉鸡应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只~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
巧喂饲料
饲料是影响鸡只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周~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放牧,进行适度催肥。
严格防疫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取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适时销售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鸡只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0:50
新养殖户既然踏入了这个行业,就应该用下心来做,你要足了心里准备,刚开始养鸡操心的一定非常多,但是有很多时候操心很多却感觉学习用无处下手。我就从我开始的经历说吧。
刚开始养鸡,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日记,简单的日记格式如:第几天、用药情况、死亡率、死亡只数等,再细一点,可以把饮水、饲料等记下来,还有用药和病症记录下来,形成习惯,这个很重要。
如果你的鸡得病了,技术老师去给你的鸡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学一手解剖鸡,技术老师不会一直戴在你的鸡舍里,有什么情况我们自己要学会第一时间找出病因,即使不知道病因,把鸡解剖了,拍照通过网络传给技术老师,能节省大量诊断鸡病的时间,鸡长得的病不多,每次几下病症,在加上你的解剖,有时候我们自己就能诊断鸡病。
其实,一般来说,大部分鸡病的症状刚开始不外两种肠道问题跟呼吸道问题,所以每天进鸡舍要仔细观察鸡粪,刚出现肠道问题不会造成死亡,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能避免很大损失,用药后每天都观察粪便,来验证疗效,如果没有疗效要考虑其它病症。
小鸡一般会在四系疫苗以后开始出现咳嗦,甩鼻现象,这是疫苗刺激,不能放置不管,用上治疗呼吸道的药物,还有一种是感冒引起的咳嗦,这也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温度全面考虑,心里要有数,一般气温变化大的时候经常出现。
把肠道跟呼吸道问题处理好,可以提高鸡对抗病毒的抵抗力。
如果不幸这一批鸡死亡率比较高,一定要做全面的总结反思,查找管理上的漏洞或者缺点,有时候失败不代表什么,在失败里学习,时间久了,你就是一个实践派的技术老师了,再也不用求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2:42
养鸡的技术指导有:品种选择、棚舍搭建、搭棚方法、清棚消毒、铺设垫草、饲料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4:50
养鸡有控料技术方面的指导,如下:
1、控料要随机进行,不固定每天的控料时间。早些年我总认为合理的控光能起到控料的作用,现在这个认识有了改变,不能否认间歇光照的功效,只是鸡舍实施间歇光照后鸡会很快就完全适应,因而也不会有过强的饥饿感。所以现在我提倡不定时不定期的控料,越没规律越好,这样能让鸡更充分的有明显的饥饿感,更能发挥饥饿的保健功效。
2、控料的实施次数。控料虽然有很多积极作用,对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肉鸡每日只采食正常量的60%的话,鸡群会非常健康,但是我们养鸡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让鸡活着。过多的控料必然影响鸡群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因此控料不宜太频繁,每次时间一到两个小时左右。肉鸡在养殖过程中控光该怎么进行还怎么进行,育雏时从第三天开始,可以一到两天一次,中期每两到三天一次,三十日龄后每三到四天一次或不进行控料,但是建议每次等料桶全部吃干净后再加料。蛋鸡可以采用不定期的推迟某一次的加料时间一个小时。
3、控料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控料的时间要短,逐步增加,让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避免任何应激的最根本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7:14
适合大量养鸡的方法主要有塑料大棚养鸡、笼养鸡和山地养鸡. 塑料大棚养鸡: 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塑料大棚养鸡的优点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9:56
塑料大棚养鸡: 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22:54
养鸡的技术指导养鸡最怕它死,所以养鸡的过程时刻要注意,它是防止生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2:08
养鸡你养鸡有哪些技术指导?就看你养哪个鸡了?你要多少鸡?要是知道多了,你就得找一个兽医,如果你要想咱话,那没有啥,那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