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故障引发的空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3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3:28
1 瑞士航空306号班机(SR306),为一架从苏黎世经日内瓦前往罗马的固定航班,这架飞机于1963年9月4日在起飞不久后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员共80人,无一幸存。
班机预定清晨六点(UTC)起飞,当天的苏黎世国际机场正起浓雾,班机于上午6点4分前往34跑道,经过8分钟在跑道上视察浓雾后回到34跑道的起端,6点13分起飞。但是起飞约四分钟后,飞机左机翼冒出黑烟,到了6点20分,飞行高度约2700米,飞机开始失速。6点21分,机长发出最后一次通话,6点22分,飞机坠毁于杜瑞斯克(Dürrenäsch),距苏黎世国际机场约35公里处。
事件发生原因
在飞机开至跑道时,由于煞车产生过高的温度,导致部份轮胎爆炸起火,而一些起火的轮胎碎片,损毁了飞机的液压系统和油箱,液压系统损坏的飞机,内部的液压油的流失导致机师无法控制飞机,导致此结果。
2981号班机于当天早上11时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抵达,降落在巴黎奥利机场。该架DC-10客机于首段航程载着167名乘客及13名机员,其中50名乘客于巴黎下机。第二段航程将从巴黎飞往伦敦希斯洛机场,这段航程又有216名乘客登机,当中有包括17名英国橄榄球球队队员,他们出席完前一天的一场对法国的比赛后回国;另有4名英国模特儿,及48名前往美国的日本的银行管理实习生。其余147人则是来自其他12个国家。通常从法国前往伦敦的航班都不会爆满,但由于当时英国某航空公司罢工影响旅客,令所有来往英法的航班需要激增。
下午12时30分,飞机从奥利机场东面起飞前往希斯洛机场,之后转向北面飞行以避开巴黎上空。当981号班机飞过莫特丰丹镇(Meaux)时,航空管制员从该航班收到一段不清楚的通话;而飞机亦发生失压,机上以土耳其文播出飞机超速警告,并记录了包括副机长的通话:“机身爆开了!”(the fuselage has burst)。981号班机随即消失于航管员的雷达屏幕内,稍后981号班机的残骸于埃默农维尔(Ermenonville)一处森林内被发现。
[编辑] 调查
调查人员检查过黑盒子的飞行资料记录器及驾驶舱录音器,发现飞机在飞过莫特丰丹时,机上发出警号提示机员飞机发生爆炸减压。爆炸发生后,飞机稍微向上升起后随即下降并左转,机长Nejat Berköz及副机长Oral Ulusman努力地控制客机,可是他们发现没有可用以控制升降舵及方向舵的液压,飞机以近乎垂直的姿态往地面直插。虽然飞机坠毁前开始拉平机身,但已失去了太多高度。最后爆炸发生后72秒以时速800公里高速撞向森林。机上的346人中,只有40具尸体可以从外观被辨认,最后有9人永远无法确认身份。至于飞机残骸即已成为一堆碎片,调查人员根本无法找出飞机失去了那个部份。后来,在飞机坠毁处以南15公里的一处萝卜田上,发现了一道飞机尾部的货舱舱门,上面仍连着六张客椅,椅上仍有乘客的尸体。
于是法国调查人员断定,是货舱的舱门于半空发生爆炸减压,造成了这次*。其余客机的客舱舱门的开启方法是要往内推,舱门亦比门框稍大,这种设计是避免飞机高空失压时,舱门被压力打开。可是DC-10的货舱舱门却设计成往外打开,目的是腾出机舱内的空间,以增加货舱容量。他们发现货舱门本身设计有问题,货舱门从外面看起来是关上的,但实际上并不一定锁紧。该舱门的锁设计既复杂,锁勾位置亦可能有偏差,假如关门不当,飞机会于半空爆开,偏偏这种舱门的关门方式却是十分困难,地勤人员需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可将压力栓压紧。而即使关门后舱门明明没有锁紧,但位于驾驶舱的舱门显示灯却依然会关掉,示意舱门已关上。而导致飞机失去液压是因为货舱门脱落后,大量空气被吸出机外,令同样设计有问题的客舱地板向下榻,压毁了连接机尾的电线及液压管。这种货舱门原本早就应该被指示需要作出改良。因为在1972年6月12日,美国航空96号班机亦发生完全一样的事故,该次飞机的舱门亦发生爆炸减压,所幸飞机的液压没有完全损毁,最后更能成功迫降。该次事故发生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立即指示麦道公司需要更改货舱门的设计,并需通过安全测试。不过,NTSB却没有任何约束力,导致之后麦道依然对有关设计不作任何修改,并再在生产线上继续生产了两架DC-10,其中的一架,就是土耳其航空肇事的DC-10。麦道公司事后才亡羊补牢,改良有关舱门设计。
981号班机是当时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惨烈的一次*,直至1977年3月27日发生的特内里费*才被打破;而单一飞机失事最严重事故,则于1985年8月12日被日本航空123号班机打破。可是981号班机仍是史上十大民航*之一[1],而由于这次事故是因为DC-10的设计问题而引发,因此亦被视为20世纪十大技术灾难。[2]
虽然经过麦道公司改良后的舱门,令DC-10再没有发生过类似*,可是当时该*却深深震撼整个航空界,亦因此打击了大众对DC-10的安全度。乘客花了一段时间才恢复对搭乘DC-10的信心,而麦道公司亦因为这次*导致其DC-10销量远不如预期。在70年代后期,DC-10再发生了多次由设计问题间接而生的*,一度令全球DC-10需要停飞,最终导致麦道公司出现财政困难,从而于1997年被波音收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3:29
1985年8月12日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
1991年3月3日 联合航空585号班机
1994年9月8日 全美航空427号班机
1996年6月9日 东风航空517号班机
2003年11月22日 DHL货机巴格达遇袭事件
这几个都是国家地理频道的《Air Crash Investigation》里的
你可以到优酷看具体的事件
也可以到 维基百科 里面搜一下这几个航班的名字
就有具体事件的介绍
都粘过来太多了 怕LZ看着闹心
另外如果你时间富裕 可以到
http://www.air-safety.com/accident/index.asp 看看
是世界民航事故的数据库 包括各种各样的事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3:29
1996年6月6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3:30
原因分析
(1)2925号机在五边进近过程中,决断高度之前,飞机姿态、航迹、下滑道保持均正常,但速度偏大(142.5海里/时,正常速度为136海里/时)。机组报告看见引进 灯,接着又报告看到跑道。决断高度后,因为当时飞机是在大雨中飞行,机组决定“灯晚点放”并使用了排雨剂。
由于夜间飞行遇到大雨,能见度差,跑道积水,灯光效果不好,看地面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机组没有果断采取复飞措施,违反规定,继续进近下降高度,失去了主动,贻误了时机 ,这是造成不正常着陆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终导致事故的起因。
(2)当飞机过近台后高度170英尺时,驾驶舱出现“下滑道低”警告(-1.38点),随后机组修正飞机恢复到正常下滑航迹,但未减小油门,认为“速度大点没事”,N1由 60%加至70%,速度从142.5海里/时增加至150海里/时。
高度50英尺进跑道后,由于“看不清地面”,机组没有及时拉杆退出下滑建立正常着陆姿态,致使飞机以153.5海里/时的速度,水平姿态,前轮、主轮同时接地(波音737 飞机停机角为-0.79至-1度,根据数据记录译码数据,接地时飞机的姿态在-1.4至十1.7之间)。飞机接地前4秒钟平均下降率9·3英尺/秒,接地时垂直过载达2. 49G,并产生了第一次跳跃,使飞机受损。
飞机接地前2~3秒钟,舱音记录曾有“带住点(驾驶杆)!”“带住点!”的急促喊话,说明刚刚看清道面,但为时已晚。看清道面过晚,没有保持正确的接地姿态是造成飞机重着 陆跳跃的直接原因。
(3)飞机第一次跳起后,高度5英尺,接地垂直过载1.9G,机组没有下决心收油门。N1转数不规则地有增有减,同时,有推杆动作。由于处置错误,致使飞机又连续产生两次 跳跃。第二次跳起7英尺,接地垂直过载2.54G,第三次跳起13英尺。接连三次跳跃和超过载导致飞机结构严重损坏。
(4)飞机第三次跳起后由于高度高,加之夜间雨大,机组在未判明飞机受损程序的情况下复飞。
由于操纵系统受损,复飞时,飞机以183海里/时的速度,2度小仰角离地(飞机离地后,机组感到驾驶杆很“轻”、“杆失去重量了”)。机组在飞机严重受损后复飞,给第二次 着陆埋下了隐患。
(5)复飞后,驾驶舱出现了“主警告”和多种警告(液压系统、起落架和襟翼等)。受损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两圈后,机组决定收北向南反向落地。由于大雨仍未停止,飞机操纵系统 失灵(驾驶杆的变化量与升降舵偏转角明显不匹配,拉杆量大,升降舵的偏转角度小),尽管机组落地前将驾驶杆拉到底,但未能改变飞机大角度下俯的姿态,最后飞机仍以7.56 度的下俯角,227.5海里/时的速度,每秒41英尺的下降率,带3.2度左坡度触地后解体、起火。
事故结论
飞机在最后进近过程中遇到大雨,机组在看不清道面的情况下,违反规定,盲目下降;由于判断高度不准,致使飞机没有保持正确的接地姿态,造成重着陆跳跃,加之机长处置错误,
是造成这次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复飞后,由于飞机已严重受损,部分操纵系统失灵,机组控制不了飞机着陆姿态,以致飞机第二次落地时,大速度带下俯角触地,造成飞机解体失事 。这是一起人为原因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教训
这次事故暴露出该公司飞行人员技术素质、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组织领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训极为深刻:
1. 机组作风涣散,违章飞行
本次飞行机组虽然在决断高度上看到了跑道,但在最后进近过程中遇到大雨,看不清道面,机组没有按总局“八该一反对”和公司“禁止在大雨中落地”的规定果断复飞,盲目蛮干,
勉强着陆。据调查,2925号飞机机组执行此次飞行任务,飞行准备不认真。当天深圳地区天气形势为高空槽线配合锋面,雷雨强度强、面积大。机组对复杂的天气认识不足,准备 不充分,没有制订具体的飞行方案。面对五边在大雨中飞行,能见度差,看不清道面这一特殊情况,机组配合不好,没有人报飞行高度、速度和有关数据,这样就使机长失去了重要的 参考依据。
南航深圳公司思想*工作薄弱,飞行人员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领导要求不严,飞行人员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方面存在问题比较突出。
2. 飞行技术管理松懈,部分机长技术素质低
在飞机着陆前能见度差,看不清道面时,机长缺少大雨中飞行经验,没有按正常操纵方法减小油门和带杆,根据跑道灯光的变化情况使飞机退出下滑姿态,当飞机跳起后,机长采取了 推杆的错误动作,致使飞机越跳越高,严重受损,失去了避免事故的最后机会。
经查阅机组的飞行技术档案,发现从1994年10月11日至1995年9月18日机长的技术检查记录中有3次“退出下滑姿态晚、着陆仰角小”的记录,这样的技术素质是不能 胜任机长的。由于领导有迁就、照顾现象,技术把关不严,致使公司部分飞行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与所具有的技术标准不相符。
3. 安全管理不严,领导干部失职
南航深圳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落实,对有些重要环节缺乏有效措施。本次飞行机组搭配不合理。两名驾驶员均为其它空勤工种改学驾驶的,且单飞时间均较短(左座驾驶员单飞2 2小时;右座驾驶员单飞88小时),机组整体力量弱,技术水平低,不能胜任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任务。
当日从16:40开始至18:00,深圳航管站气象台连续发出了两次“危险天气警报”和一次订正天气预报,向机场有关单位通报。第一次发出“危险天气警报”时,2925号 机在深圳机场还没有起飞,但公司值班领导未能引起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 “安全第一”思想不牢,组织领导不力
南方航空公司去年以来安全状况不好,领导对形势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未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扭转被动局面,对安全与发展、效益及其它工作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抓安全投入精力不够。公司引进飞机偏多,摊子铺得过大,布局分散,管理工作跟不上,是造成飞行人员技术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去年深圳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后,工作力度不够,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未能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民航总局事故调查组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