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社区配套用房的规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08: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9:41
1、社区配套用房原则上按照每百户居民3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配置,根据社区规模大小,每个社区的配套用房总面积一般控制在300—700平方米。
2、各社区办事机构对外原则上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三块牌子和民政部统一的社区标识,内部功能场(室)根据其主要功能或通用功能只悬挂一块识别牌。各部门不得以条线规定为由,要求社区增挂其他牌子。
3、社区配套用房产权属区*,使用权属社区居委会,日常管理由所属*事处负责,监督指导由区社区建设管理局负责。
4、对规划建设的社区配套用房,区社区建设管理局负责做好移交协调工作,区行政事务管理局负责办理接收手续,区财政局负责筹集回购资金。
社区配套用房是指社区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是为广大社区居民和业主提供服务和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用房。
社区配套用房的产权属镇街,使用权属社区居委会。社区配套用房应具有房屋所有权证,按规定范围和要求配置,并由社区正常使用。社区配套用房一般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一)基本标准
每个社区至少统筹安排一处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配套用房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应具备办公、服务、活动场地,融入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居民自助互助服务、商业服务等多种功能。其中,用于服务、活动功能的用房面积应不少于80%。
所有新建住宅项目社区配套用房按照建筑面积不少于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按照建筑面积不少于每百户30平方米且每处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社区配套用房原则上沿街集中配置在一楼和二楼;因社区配套用房规模较大,涉及多个楼层的,应相应配套无障碍设施。
(二)配套形式
1.实物配套。新建住宅项目社区配套用房原则上按标准实物配建。
2.货币化配置。新建住宅项目落地社区已落实社区服务中心,且社区配套用房满足规划和实际需要时,经镇街研究决定,可以通过货币化配置,落实社区配套用房要求。
3.集中购置。新建住宅项目落地社区未落实社区服务中心时,可以由镇街与开发建设单位协商,在社区中心区域预留8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配套用房,除项目需按规定无偿提供的面积外,不足部分由镇街购置。
4.其他形式。新建住宅项目落地社区未落实社区服务中心时,也可通过国资划拨、选址新建等方式落实社区配套用房。对确需单独新建社区配套用房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法律依据:
《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
第二条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是指城乡社区内开展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和
群众性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的工作用房、党群服务阵
地用房、居民群众公益性服务活动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指定的其它用于城乡
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公共用房。
第三条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的配建应遵循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配建必
须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四同步”原则。若建设项
目需分期完成,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原则上应按开发建设总量进行统一规划,安排
在首期建设和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