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2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7:09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
退:放学。
去:离开
译文
邮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16 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 退为家人讲 (2) 群儿戏于庭17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8.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参*: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6.(2分)(1)退回去(回家) (2)于在17.(2分)从此他的手不放下书,到了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酷热的地步啊!18 (3分)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不喜奢华(低调淡泊或朴素)。
一点一分。
白话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
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