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4 19: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4:30
南北朝时期,有过一段特殊的阶段,也就是北方强大的统一政权北魏瓦解,北周北齐先后于557年、550年立国,直到577年北齐灭亡,北方再度一统,期间一直是三方势力相互对峙的阶段,也就是北周北齐和南方的梁、陈,可以说这是南朝自北魏一统后最好的机会,只是尴尬的是,南朝的梁武帝早已不是继位初期的那位帝王,浪费了机会不说,还引来了侯景,直接把南梁折腾得四分五裂。
而在北方北齐和北周在没有遭受南梁、南陈的军事威胁时,双方之间的战乱不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两朝立国前,高欢和宇文泰之间死磕阶段,而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北齐高湛之后,尤其是北齐后主高纬时期,北周宇文护主政以及周武帝亲政的阶段,最终北周灭了北齐,实现了统一。
在两个战争频发期之间,双方是保持相对克制的,因为都面临着内部问题,但不同的是,北周逐渐强盛,而北齐则渐渐步入衰败。当时北周朝堂公认的是,“齐氏地半天下,国富兵强”,是三方势力中实力最强大的,而北周可以后来居上,可以说在双方两次战争频发阶段之间就决定了。
北周和北齐相同的是都出现了帝位多次更迭的情况,但不同的是北周有宇文护,宇文护虽然连杀孝闵帝宇文觉、废帝拓跋廓、明帝宇文毓三帝,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死前害怕儿子们太嫩,丢了江山,就让宇文护辅佐,虽说宇文护做的是有些过分,但是北周走向强盛,他功不可没,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就是“卒能变魏为周,俾危获乂者,护之力也”。
最主要的是他保证了关中本位*的贯彻实施,也就是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关陇集团,即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北周在宇文护主政时期,坚持实行了立足关中的*,这也使得北周最终拥有了东进灭北齐的实力。
而反观北齐,在高欢之后,高澄高洋时期主要是向北向南扩张,但是高洋后期就开始骄奢淫逸了,之后废帝高殷被高演废杀,高演也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病重挂了,高湛继位,北齐经历的是君主昏庸加之皇位更迭过于频发的阶段,国力逐渐走向衰败。
至此北周北齐之间的战事又呈苗头,根本动因就是双方国力之前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宇文护也有发动战争的内在动因,在扶立周武帝宇文邕后,宇文护深感自己地位的不稳,毕竟自己杀了太多皇帝,不得人心,那么想要重新树立威信,就只有向外扩张 这一条路了,东出发齐,是最要的选择,两个北方政权再度进入了战事频发的阶段。
对于宇文护来说,东出攻伐北齐,势必要寻找盟友,毕竟北齐虽然在走向衰落,但是底子还是有的,北周还是需要联合其他势力的,也就是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不够在宇文护组织伐齐的那段时间,即北周保定三年、四年,北齐河清二年、三年,也就是563年至564年,这段时间南陈是无暇顾及北方战事的。
《陈书.世祖本纪》以安右将军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督众军南讨。
南陈江州刺史周迪反叛,南陈对主要精力都在内部平叛上,对于北齐北周之前发生的战事,南陈只能观望,而且就算没有周迪的反叛,南陈也应该会保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对于南陈最好的结果就是北周北齐死磕到双伤。
所以宇文护能够借助的外力只有北方的突厥,而且突厥也有征讨北齐的动力,毕竟北齐强大的时候,是向北扩张过的,一个强势的北齐是不被突厥接受的,宇文护虽然联合了突厥,但北周和突厥都打着自己的小心思,在作战中始终不能真心配合,都想以最小代价获取最高的利益,这反而是北齐屡屡反击得手,而宇文护主导的两次征讨北齐的军事计划失败后,直接导致了他在北周威信大减,最终被周武帝所杀。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宇文护制定了伐齐策略,联合突厥南下,攻取北齐发家之地,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晋源区一带。
《周书.杨忠传》三年,乃以忠为元帅,大将军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及开府元寿、田弘、慕容延等十余人皆隶焉。
《周书.达奚武传》随公杨忠引突厥自北道,武以三万骑自东道,期会晋阳。
《北齐书.武成帝纪》(河清二年)冬十二月癸巳,陈人来聘。己酉,周将杨忠帅突厥阿史那木汗等二十余万人自恒州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杨忠,他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宇文护主导的联合突厥共同伐齐的计划第一阶段就是有杨忠统帅,其率部从武川(内蒙古武川县)一路南下攻略北齐城池,突袭了陉岭(即雁门山),打开了南下攻取晋阳的通道。
与此同时,达奚武率3万骑兵东出,目的是和杨忠回师于晋阳,而突厥所部在杨忠得手后,快速南下与杨忠汇合,从桓州(今山西大同市)南下,北周突厥合兵号称20余万,直奔晋阳而来。
《周书.杨忠传》是时大雪数旬,风寒惨烈,齐人乃悉其精锐,鼓噪而出。突厥震骇,引上西山不肯战。众皆失色......以武后期不至,乃班师。齐人亦不敢*。突厥于是纵兵大掠,自晋阳至(栾)〔平〕城七百余里,人畜无孑遗,俘斩甚众。
《北齐书.段韶传》时事既仓卒,兵马未整,世祖见如此,亦欲避之而东。
当杨忠率部抵达晋阳城下的时候,赶上了不利的恶劣天气,也就是大雪和严寒,《北齐书》中更是用了“雨血于太原”来形容。
而当时高湛驰援晋阳后,有弃城暂避北周突厥兵锋的想法,但是随即被属下劝阻了,其实高湛只要好好想想也就不会提出这么个建议了。
虽然北周突厥联军兵力甚众,但是晋阳从尔朱荣时期开始就是一座坚城,难以短时间内攻克,而杨忠所率部队大举南下,在恶劣天气下,深陷北齐之地,其后勤补给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加之本来要在晋阳和杨忠汇合的达奚武迟迟不来,局势已经向着有利北齐方向发展了。
所以在北齐军突袭北周军阵的时候,突厥果断坑队友,其部快速脱离了战场,留下北周军和北齐军队交战,这也暴露了北周突厥联盟的脆弱,关键时刻盟友说卖就卖,杨忠被击败,而在撤军途中,没有救援周军的突厥到时一路抢掠北撤。
其实这次军事计划失败,根本上是北周突厥的联盟并不牢固,都不想成为和北齐作战的主力,都想要趁机占便宜,所以在晋阳城下,突厥人丢弃了北周军队,而北周说实话也并未使出全力去攻打北齐。
《周书.晋荡公护传》是年也,突厥复率众赴期。护以齐氏初送国亲,未欲即事征讨,复虑失信蕃夷,更生边患。不得已,遂请东征。
在晋阳之战失败后,突厥人并未就此停止伐齐计划,而是迫使北周继续伐齐,记载里,突厥是“率众赴期”,说白了就是武力威胁了,毕竟之前是他联系突厥共同讨伐北齐,如今晋阳之战失利,突厥人还想打,那么宇文护呢?
虽说记载是他并不想打,是迫于突厥人的威慑,因为显然突厥人威胁过北周,那就是不一起出兵攻打北齐,那么突厥就*扰北周边境,所以宇文护率部东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