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写书法的文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31
汤其山
汤其山,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
中文名称
汤其山
别名
别署汤錡山、砚田耕夫、墨海钓翁
出生地
河南柘城县胡襄镇
出生日期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艺术简介
1987年获全国建材行业书画展二等奖。
1987年获河南平顶山首届硬笔书法大展二等奖。
1989年获河南平顶山第二届硬笔书法大展二等奖。
1991年获五色石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二等奖、绘画三等奖。
1994年获建国45周年中华书画博览会大展二等奖。
1995年获“洗笔泉”书法大赛一等奖。
1996年获中国紫云书院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1997年获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优秀奖。
1998年书法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典》。
2009年参加世界第一卷中国福万米不间断宣纸长卷的现场创作。
绘画作品参加“现代水墨画12人展”,在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展出。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六届书法篆刻展。
二零零四年三月在新加坡书法中心举办“中国汤錡山个人书画展”。
出版有砚田耕夫书画集。
社会评价
汤其山的书法追求
————党禺
汤其山八岁临池,从唐楷入手,习颜、柳。大学毕业后,业余潜心钻研晋唐宋明以来书法名迹,尤其醉心于米南宫、王铎,并参酌宋诸家及晚明董、王,或临习,或揣摩,颇多心得。在当今河南书家中,汤其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这倒并非因为他近几年来接连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而主要在于他在当下纷杂的书坛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独立追求,徜徉于古典书法的广阔天地。
当下有些中青年好谈创新,知道正果难修,急于求成。对这些情形,汤其山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无法不足观,而泥于法者亦不足观。要不为法缚,先须守法,最终方能超以象外而得其环中。”他还认为:“风格即展现自我,风格需逐渐自然形成,不能急于求成,然需着意培植,这是渐修的功夫,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如香象过河。要师古人,正根本,厚滋养,博观约取,一以贯之。也要师今人,否则会自我封闭,难有发展,但是不能随人旋踵,与时风流转,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还要师造化,可以启迪心志,陶冶性情,触发灵感。”因而他尤其信服清人姚孟起“有我便俗,无我便杂”的论述这使他把探寻的目光投降更为广袤的空间。
汤其山年届知命之年,本来像他这样聪颖灵秀的人在学书过程中逞能取巧,变异求怪,以尽早展露个人面目是常见的事,但是他知道,即使像怀素那样的大书家有观夏云奇峰的感悟,也是先从挥洒蕉叶万枚*起的。所以他不追求小智小巧,而是勤学苦练,常常临习碑帖要过夜半方休,乐此不疲。近几年他虽以写“二王”体系的行草为主,但也兼涉汉代碑刻和北魏墓志造像,而且对碑志的兴趣越来越浓。他的行草洒脱豪迈,枯润相济,浑厚而充满灵气。走进汤其山构筑的笔墨世界,清新秀润之气扑面而来。其线条如行云流水,舒展而跌宕,轻灵而飘拂,结构似拙反奇,平中求险,一派天机。不难看出,其山君已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用笔和结字的精到、纯熟,而重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开掘。在他看来,古代大家们“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天然纯真的情感流淌,而书法一艺,就其本质而言便是书法家内在心灵的迹化。因而,每个书法家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多少年来,汤其山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就是为了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这片天空。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养,以加强书外功,不断地结交书友,以取长补短。更不断地师法经典,以砥砺自己的品格。期间付出的心血,经历非常人所能想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31
汤其山
汤其山,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
中文名称
汤其山
别名
别署汤錡山、砚田耕夫、墨海钓翁
出生地
河南柘城县胡襄镇
出生日期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艺术简介
1987年获全国建材行业书画展二等奖。
1987年获河南平顶山首届硬笔书法大展二等奖。
1989年获河南平顶山第二届硬笔书法大展二等奖。
1991年获五色石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二等奖、绘画三等奖。
1994年获建国45周年中华书画博览会大展二等奖。
1995年获“洗笔泉”书法大赛一等奖。
1996年获中国紫云书院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1997年获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优秀奖。
1998年书法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典》。
2009年参加世界第一卷中国福万米不间断宣纸长卷的现场创作。
绘画作品参加“现代水墨画12人展”,在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展出。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六届书法篆刻展。
二零零四年三月在新加坡书法中心举办“中国汤錡山个人书画展”。
出版有砚田耕夫书画集。
社会评价
汤其山的书法追求
————党禺
汤其山八岁临池,从唐楷入手,习颜、柳。大学毕业后,业余潜心钻研晋唐宋明以来书法名迹,尤其醉心于米南宫、王铎,并参酌宋诸家及晚明董、王,或临习,或揣摩,颇多心得。在当今河南书家中,汤其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这倒并非因为他近几年来接连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而主要在于他在当下纷杂的书坛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独立追求,徜徉于古典书法的广阔天地。
当下有些中青年好谈创新,知道正果难修,急于求成。对这些情形,汤其山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无法不足观,而泥于法者亦不足观。要不为法缚,先须守法,最终方能超以象外而得其环中。”他还认为:“风格即展现自我,风格需逐渐自然形成,不能急于求成,然需着意培植,这是渐修的功夫,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如香象过河。要师古人,正根本,厚滋养,博观约取,一以贯之。也要师今人,否则会自我封闭,难有发展,但是不能随人旋踵,与时风流转,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还要师造化,可以启迪心志,陶冶性情,触发灵感。”因而他尤其信服清人姚孟起“有我便俗,无我便杂”的论述这使他把探寻的目光投降更为广袤的空间。
汤其山年届知命之年,本来像他这样聪颖灵秀的人在学书过程中逞能取巧,变异求怪,以尽早展露个人面目是常见的事,但是他知道,即使像怀素那样的大书家有观夏云奇峰的感悟,也是先从挥洒蕉叶万枚*起的。所以他不追求小智小巧,而是勤学苦练,常常临习碑帖要过夜半方休,乐此不疲。近几年他虽以写“二王”体系的行草为主,但也兼涉汉代碑刻和北魏墓志造像,而且对碑志的兴趣越来越浓。他的行草洒脱豪迈,枯润相济,浑厚而充满灵气。走进汤其山构筑的笔墨世界,清新秀润之气扑面而来。其线条如行云流水,舒展而跌宕,轻灵而飘拂,结构似拙反奇,平中求险,一派天机。不难看出,其山君已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用笔和结字的精到、纯熟,而重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开掘。在他看来,古代大家们“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天然纯真的情感流淌,而书法一艺,就其本质而言便是书法家内在心灵的迹化。因而,每个书法家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多少年来,汤其山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就是为了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这片天空。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养,以加强书外功,不断地结交书友,以取长补短。更不断地师法经典,以砥砺自己的品格。期间付出的心血,经历非常人所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