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9
因为那时候地藏菩萨还没来到中国呢。
地藏菩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在中国境内各有其应化道场,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不同经典记载,地藏菩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以其无尽智悲愿行化身千百亿,悲悯救拔一切罪苦如母众生,令脱轮回之苦、趋涅槃路、究竟*无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来华求法的新罗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当金乔觉打坐时,忽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出定后,见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头跪拜说:“非常忏悔,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圣体。为了表示忏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妇人说完话即消失了,之后果然离洞口不远的山崖出现一股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听说无论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断流出,这也是传奇之一。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经过多年,有一群诗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寻找灵感作诗,忽然间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锅子放在石头上,柴火已熄灭了。看看锅内,只有野菜混杂着观音土,大家又探头往洞内看,原来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静静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时分,修行者终于出定,走出洞来。他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据传奇的记载地藏菩萨的相貌很特别,他的身高约七尺高,额头很高很宽,所以那些诗人问他从何处来?比丘即自我介绍,并说他来自新罗国。 那些诗人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让他过着这么刻苦的日子,从此那群诗人就成为他的*,又去禀告山主闵公。闵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时,心里非常欢喜,于是赶紧去拜访。看他住在那么简陋的山洞内,闵公也觉得很不忍心,因此决定和诗人们一起为修行者盖一座简单的精舍。
金乔觉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习佛法,*的这群人也常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非常敬重三宝,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请,总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专程去邀请金乔觉比丘,才会正好满一百位,长此以往,金乔觉比丘经常到闵公家里应供。闵公对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让儿子随他出家。
有一天,闵公向金乔觉比丘说:“您应该扩大修行的道场,因为前来求法的信众愈来愈多,将来也会有人来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扩建道场呢?”金乔觉比丘说:“只要有足够的地方就可以扩建。”闵公说:“您看,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金乔觉比丘说:“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围即可。”闵公说:“那一点点怎么够呢?”金乔觉比丘说:“这件袈裟的影子能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不甚解地答应了。金乔觉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扬去,一阵乌云遮住了阳光,整座山被乌云遮盖犹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闵公既惊讶又欢喜地把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比丘,这群诗人即思惟着:“到底怎么为这座山命名呢?应称为九子山还是九方山?”若以看莲花的心看这座山,它就像九瓣层叠的莲花,于是大家提议以“九华山”定名。
为什么后来大家会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呢?因为,白天他为弟子们说法,一到黄昏时他就入定了。据说,到了夜晚,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发出地狱刑具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传说金乔觉法师夜晚时分会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他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他自二十四岁上九华山,直到九十九岁的七月三十日圆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九年),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可见地藏菩萨和中国的众生特别有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9
封神大战?你这说的是小说《封神演义》吧,封神演义里面是把佛教化称为“西方教”,然后把佛教跟道教的神仙乱编一气,可谓是哪边都不讨好,同时被佛教和道教人士抵制和反对。至于封神大战里没有地藏王菩萨,纯粹是作者许仲琳没有编写,仅此而已。
一、《封神演义》并不是正统神话,也不是《西游记》的前传许多人看《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题材差不多,都是神仙打架的故事,并且里面有许多看起来相似的神仙,比如二郎神、哪吒、托塔李天王、紫微大帝等角色。
再加上《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是商周时期,《西游记》的背景是汉唐时期,许多人就认为《封神演义》的时间比《西游记》早,它也应该是《西游记》的前传。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西游记》的成书至少要早于《封神演义》几十年,可以说是《西游记》火爆之后,才出来了《西游记补》、《东游记》、《封神演义》这一堆衍生的神话作品,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些书就是跟风党,是蹭IP的人。
《西游记》是可以入选四大名著的作品,而《封神演义》连六大名著都挤不进去,它里面的故事内容也没有受到广泛认可,群众基础薄弱,更是受到宗教文化人士的排斥,它顶多只能在小说圈混得开,人们可以用它来写洪荒流小说。
二、佛教的四大菩萨,原本就属地藏王菩萨最为特殊佛教的四大菩萨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这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就是如来佛祖身边的左右近侍,而观音菩萨忙着四处普度众生,他们3位都是受世人膜拜,且高高在上,享有“绝对”的清名。
而唯独地藏王菩萨是立下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别的佛陀都要去极乐净土享乐,要跟所谓的魔、鬼势不两立,就地藏王菩萨是去地狱之中度化亡灵,用自己的大意志去直面黑暗。
这份气魄就要诸佛都要赞叹,他的高洁品行其实才最配得上是“菩萨”二字。但是却有一些佛教徒认为地藏王菩萨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对他避而不谈。
估计作者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时,借用“西方教”把佛教给黑了一遍,也把道教的三清给安排了个*,然后放过了这位特殊的地藏王菩萨,或者是他的形象实在没办法化用。
毕竟在《封神演义》里文殊道人和普贤道人从元始天尊门下反水,跑去了西方教,而地藏王菩萨向来就无意掺和这种斗争之事,在地狱度化亡灵才是他的宏大志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20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封神演义的作者没有写关于地藏王的内容呗,也许是遗忘了,也许是不想写,没有什么为什么。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编辑成书的,我们今天只知道他生活于嘉靖末年,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不详。
封神演义中提到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都是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一,在封神之战后成为菩萨。他们分别是:
慈航道人在封神之战中破风吼阵、破四象阵,收金光仙。封神之战后入西方教,为观音菩萨。
普贤真人的弟子就是李靖的次子木吒。封神之战后入西方教,为普贤菩萨。
文殊天尊:是太乙真人的师兄,他的弟子就是李靖之子—金吒,他曾应其师弟太乙真人的请求,大破截教十绝阵的首阵“天绝阵”,后来他被三霄抓住,困入九曲黄河阵中被废掉法力,却在万仙阵中恢复修为。封神之战后入西方教,为文殊菩萨。
以上都是封神演义小说中所说的内容,至于没有提到的地藏王菩萨。
相传地藏菩萨曾是婆罗门的一个女子,她的母亲因为行邪道,所以堕入地狱。后来她变卖家产为母亲布施修福。并且她忧心母亲如今的处境,如果佛祖在世还可以询问,但是当时的佛祖早已入灭。在她万念俱灰之际,有一个声音指点她,让其一心称念佛祖名号。
于是她默念佛祖名号,终于来到了地狱,向鬼王询问母亲状况。鬼王告知她,因为她的功德,亡母已经脱离地狱苦而投生天道。于是她立下誓愿,要度脱罪苦的众生。
所以说,没有提到地藏王菩萨,只能说是小说作者的事情了,我们不用过多解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20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荣膺佛教的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西游记》和《封神榜》里出现多次,功劳大大的。
特别是在“封神”中,文殊、普贤、观音三菩萨先后在大破万仙阵中,收服乌云仙、灵牙仙和金光仙。
“源易缘”注意到,三仙现出原形后,原来是青毛狮、白象和金毛犼,分别成为文殊、普贤和观音菩萨的随身坐骑。
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不仅是在这一次万仙大战中,在整部《封神演义》里,文殊、普贤和观音三位天尊,都曾现身助力兴周灭纣大业,只有其中的地藏王菩萨非常神秘,从来没有现过身。
同是传奇中的四位名菩萨,同样的名气大,地藏王菩萨又去哪儿了?
在名著《西游记》里,地藏王菩萨虽然神秘,其修为和地位却不容人们小觑。
比如,孙悟空大闹地府森罗殿,十殿阎君在孙大圣的金箍棒中,不敢近前,都来到了一个地方——“翠云宫”。
来这里干啥呢?“源易缘”看到,十殿阎君齐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如何启奏玉皇大帝的办法。后来,再由秦广王上天代奏。
《西游记》原著第3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葛仙翁启奏玉帝时,就这样写道: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
汉字“赍”的意思就是,捧或抱。这句话译成现代文就是:地府阎王爷手捧着地藏王菩萨的表文奏章,向玉帝汇报工作。
这也就是说,令人闻之色变的十阎君的其中之一上司,就是地藏王菩萨。
不仅如此,地藏王菩萨还权利大的惊人。当唐僧取经团队中的孙大圣,为“乐施好施,万僧不阻”的寇洪求个情时,地藏王菩萨并没有和十殿阎君商量,也没有改动生死簿,而是一句话就为他增加了“阳寿一纪”。
“一纪”就是12年,这不难看出,不仅孙大圣的面子大,地藏王菩萨的权利也霸气惊人。
可是,地藏王菩萨自始之终,一直很低调神秘。在“真假美候王”中,诸神、佛、仙都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但他办公桌下的一个趴伏着的神兽,一会儿就知道了真情!这可比火眼金睛,照妖镜等都要厉害的多。
但地藏王菩萨和谛听“看破就是不说破”!让他们到西天雷音寺如来佛祖那边辨明*。
为什么这么厉害的菩萨,在《封神演义》中却没有记载呢?“源易缘”与大家一起先来看看地藏王菩萨的成道介绍。
在安徽九华山,地藏殿佛寺的介绍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出生于释迦圆寂之后,弥勒佛尚未降生之前。教化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拯救一切苦难。
据传,大约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弥勒佛,传说就是阿逸多,出生在古印度波罗奈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
后来,地藏王菩萨尊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法旨,入主地狱幽冥界,率领亿万佛兵驻扎于阴山,发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源易缘“也注意到,佛经还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是个大孝子。
从地藏王菩萨的相关记载中,我们得结一个结论:封神演义中,提到了燃灯道人、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并没有具体提到如来佛祖,也没有提到地藏王菩萨,应是记载的宗教发展的年代不同。
之所以有文殊、普贤、观音菩萨现身万仙阵中,那是因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三圣均由道入释。
原著记载的很清楚:三大师收伏狮、象、犼,后兴释门,成于佛教,为文殊、普贤、观音,是三位大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21
首先说结论:在《封神演义》中幽冥事务的管理架构和民间传说的地府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在传说或佛教教义中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似乎也就不太适合出现了。毕竟在小说中,佛教也是千年后才大兴的,释迦牟尼都没有具体交代来历,地藏王菩萨没有出现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我们遍观《封神演义》小说,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封神演义中讲神仙、讲妖怪,讲仙凡人圣,就是没咋讲鬼界或者冥界的事情。咱们看看,真正讲到“鬼”这个字的时候都很少,大概真正称得上鬼的就是哪吒死后哪吒行宫中有两个鬼判官,然后就是桃精柳鬼,严格来说柳鬼还属于妖物,不属于鬼物,再有就是千里眼、顺风耳这两个鬼使泥像,所以一本《封神演义》不言鬼事,其实想想也能理解,本来封神之人都是魂灵封神,和中国传说中的幽冥地府的魂灵管理制度是相违背的,所以作者干脆不言鬼事,免得有更多的漏洞补不上来,既然不言鬼事,那么地藏王菩萨自然也就没机会出现了,而且在最后封神的时候,封神榜上将幽冥界的事务划分给了两处管理。
乃敕封尔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仍加敕一道,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特敕封尔为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
地府日常事务是交给了东岳大帝掌管,基本上这就相当于幽冥界大部分的事务了,而另外一块六道轮回其实是交给了随事感应三仙姑来管理的
特敕封尔执掌混元金斗,专擅先后之天,凡一应仙凡人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不得越此。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之位。尔当念此鸾封,克勤尔职。
由此来看的话,在《封神演义》中幽冥事务的管理架构和民间传说的地府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在传说或佛教教义中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似乎也就不太适合出现了。毕竟在小说中,佛教也是千年后才大兴的,释迦牟尼都没有具体交代来历,地藏王菩萨没有出现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