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16:01
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的两个不孝指的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甚至一些家长也拿此话压尚未娶嫁的儿女。那么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其他的“两孝”又是指什么呢,又是谁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是孟子评价舜结婚之事所说的话,在这里我们多费几句口舌给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事。
舜的父亲自打舜小的时候就不是很喜欢他,尤其是舜的后母过门之后更是百般刁难舜,甚至想要*死舜。舜长大后娶亲的时候,他的父亲根本不来为他主持,所以舜最后只好不告诉父母自行娶亲。
孟子所言的无后是指不能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但是孟子说这句话并不是在批评舜。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原文说尽管舜不告而娶,犯了“无后”之不孝,但是君子以为舜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却和禀告了一样。
看的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糊涂了,这个“无后”不是指没有后代吗?怎么又变成了不告而娶呢?
你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在孟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特定指出其他两个不孝具体指的是什么。单单提出了“无后”这样一个概念,根据同时期的文献所记载,我们后现代学者对于此句的理解,一直倾向于将“后”解释为“尽到后代的责任与本分”。但是有歧义就有原因,有原因咱们就得聊一聊。
在东汉末年有位经学家叫做赵岐,其所注《孟子章句》,他对三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结合我们中国国情,尤其是各位读大学或者刚刚从事工作的小伙伴。每年回家被父母催婚的场景想必那是不胜其烦,这正因如此赵岐的解释,是我们如今寻常大众最为普及的观点。
然而在《孟子》的《离娄句下》中还有这样一段: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孝也。”
说到这,想必大家又摸不到头脑了,这一会五,一会三的到底有几个啊?
那我们再回来看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您看看我如果这样翻译的话会不会有点不同:
“不孝有很多种,其中无后是为最大的不孝。”
再联系我们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无后”为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的意思,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了呢?我们大可以将这个“三”理解为一个虚数,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三五成群”、“三令五申”,再比如“吾尝日三省乎己”,这里的数字皆为虚指。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孟子作为儒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核心思想也应该是“三纲五常”。因此呢也有的学者总结出了一下三不孝:
“不能事亲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事己是三不孝。”
什么意思呢?这其一事亲就是我们上文所述的孝养父母、爱护家人;这其二事君则是说恪守本分、忠于君主;这其三就是说要身正影直、有道德有仁心。
这样也能解释得通,当然了无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这个三是不是虚指,其“无后”按理来说都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只不过我们都沿袭了赵岐所注,不光我们,北宋孙奭的《孟子注疏》、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也全都默认了赵岐对“无后”的解释。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句子摆在这,怎么理解是自己的事,只要有道理能说通那就是一种正确的观点。文学不是一个一棍子打死所有异类的学科,求同存异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因为要发展就必要延伸,有延伸就有争论,这很正常,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痛恨“焚书坑儒”一事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把人们的思想给遏制了,导致百家争鸣的美好一去不复返。
不过退一步说,就按着如今我们老百姓对于这个“无后为大”的理解和使用频率,就算不对也早晚成对的了。那学者专家争论他们的,我们用我们的,反正我说出来你懂我意思,那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所有人都认为“1”是“2”的时候,“1”他就是“2”了,不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么。
最后我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如果你认为这个“三”是虚数,那么其他两孝也就没有具体内容了,因为都是虚指;如果你认为“三”是实数,那么其他两孝你可以理解成“事君”和“事己”,理由上文我已经交代清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18:09
就是说不孝顺的事情有很多件,但是不能传宗接代,延续血脉就是最大的不孝顺,就是要生孩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20:34
它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子女不孝顺,也比子女们没有自己的后代更严重,它是一种非常落后的想法,现在时代不同了,这种观念我认为应该被摒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23:15
是说不孝的行为有三种,但是没有后代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02:13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这句话是帝王之术假借圣人之口愚弄百姓的的说法 在古代包括现代人口劳动力就是国家发展与经济来源的基础 古代是将这句话重点渲染将其绑架在道德的高点 久而久之形成自然 让人觉得不这么做就被世人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