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关于锡伯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4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6:52

  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民族历史

  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生活习俗

  早期的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现在,察布查尔一带锡伯族经营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牧业也比较发达,还有许多青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民族的干部不断成长,有了各类专业人才,办起了医院和学校。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木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在怀侧,用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鲜卑兽――类马似牛,吻上生角,背上长翼。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鲜卑人南迁时,曾引导他们走出大兴安岭,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而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锡伯族先民曾以此为准钩绘出图案。

  ●民族节日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 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四一八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艺术文化

  绘画艺术 锡伯族民间,绘制人物画像是一种风俗。锡伯族民间画师技艺高超,所绘人像*真生动。另外,锡伯族民间还有绘制萨满图、灶神像、家谱图等的传统。�

  绣花艺术刺绣、贴花、剪纸是锡伯族妇女的优良传统,尤其绣花更是锡伯族妇女擅长的女红。荷包是锡伯族吸烟的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按传统,一对恋人中,女方要缝制精致的荷包送给情人。荷包通常要绣上花卉、蝴蝶、飞禽等美丽的图案。此外,锡伯族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在门帘、枕头套、枕头顶、衣服边角、鞋面上等处绣上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做工精细,展现她们的聪慧和多才多艺。

  ●其它介绍

  参考资料:锡伯族简介

  关于锡伯族在《 蒲桥集》/汪曾祺 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伊犁河南岸是察布查尔。这是一个锡伯族自治县。锡伯人善射.乾降年间,为了戍边.把他们由东北的呼伦贝尔迁调来此。

  来的时候,戍卒一千人、连同家属和愿意一 同跟上来的亲友,共五千人,路上走了一 年多——原定三年,提前赶到了。朝廷发下的差旅银子是一总包给领队人的,提前到,领队可以白得若干。一路上,这支队伍生下了三百个孩子!

  这是一支多么壮观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气味的队伍啊。五千人,一个民族,男男*,锅碗瓢盆,全部家当,骑着马,骑着骆驼,乘着马车、牛车,浩浩荡荡,迤迤逦逦,告别东北的大草原,朝着西北大戈壁,出发了。落日.朝雾.启明星,北斗星, 搭帐篷,饮牲口,宿营。火光,炊烟,茯茶.*。歌声,谈笑声,哪一个帐篷或车篷里传出一声啼哭,“呱——”又一个孩子出生了,一个小锡伯人,一个未来的武士。

  一年多。

  三百个孩子。

  锡伯人是骄傲的。他们在这里驻防二百多年,没有后退过 一步, 没有一个人跑过边界,也没有—个人逃回东北,他们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深根。

  锡伯族到现在还是善射的民族,他们的选手还时常在各地举行的射箭比赛中夺标。

  锡伯人是很聪明的,他们一般都会说几种语言,除了锡伯语,还会说维语、哈萨克语、汉语。他们不少人还能认古满文

  在故宫翻译、整理满文老档案的,有几个是从察布查尔调去的。

  英雄的民族!

  锡伯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数量有限,但在内容上深刻地反映了锡伯族西迁200余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分为田野歌、生活习俗歌、儿歌和叙事歌。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这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而且又为广大锡伯族群众认为是本民族固有的民间歌曲。它咏唱的对象包罗万象,从天、地到日、月,从人类到禽兽。这类歌曲无固定的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它的特点在其曲调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诸方面。它几乎全部是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下句后半部的下方严格五度(或四度)模仿;两乐句终止均由其结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级进至结音而终止,终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严格。
  生活习俗歌
  这类歌曲的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劳动方面有《四季歌》;游乐方面有《刁羊歌》;礼节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林妈麽歌》等。在婚娶习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词。
  儿歌
  此类歌曲曲调简明,多是教育儿童努力学习、学唱字母、射箭口诀等内容。是本民族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这种传统才促使这个西迁时只有3000余人的民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了漫长的200多年,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艺术。
  叙事歌
  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新疆的历史事件的歌曲。这与锡伯族人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及由此构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极大关系。一般旋律极精练,比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海兰格格》、和《三国之歌》。《喀什戈尔之歌》是记述了伊犁四营部分官兵于19世纪20年代奉命赴南疆平定英、俄唆使的张格尔之乱的历史过程。《拉西贤图》全诗近千行,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的特点增强了民间音乐的色彩。《叶钦娜》是一部古老的反映锡伯族渔猎生活的叙事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诗歌的每一句都以“叶钦娜”一词起头,并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上下节联成一体。《海兰格格》是一部对情人的追恋歌,也称为悼恋歌。“格格”是旧时锡伯族对少女的美称,也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昵称。“海兰格格”意为“可惜的姐姐(或可惜的小姐)”。《三国歌》是根据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编唱的,已流传有百余年历史,是汉锡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有罕见的特殊调式。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68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10

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锡伯族有172万多人,分布在新疆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市、巩留县等。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以及内蒙东部也有分布。

锡伯语跟满语很接近。新疆的察布查尔、霍城、巩留、塔城等地的锡伯族,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东北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和当地的汉族、满族基本相同。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沿用至今。

早期的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现在,察布查尔一带锡伯族经营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牧业也比较发达,还有许多青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民族的干部不断成长,有了各类专业人才,办起了医院和学校。
过去,锡伯族的家族大多是三代同堂,也有多至四五代的。锡伯族十分注重礼节,晚辈对尊长要行"打千"礼。由男性族长组成的"哈拉"会议,处理家族内部的重大事情,执行族规。现在,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仍世代相传,而"哈拉"会议则已经逐渐淡化,乡规民约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已由各级党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本民族内部及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木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 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在怀侧,用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鲜卑兽――类马似牛,吻上生角,背上长翼。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鲜卑人南迁时,曾引导他们走出大兴安岭,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而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锡伯族先民曾以此为准钩绘出图案。

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18世纪中叶,清朝*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20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节”,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参考资料:锡伯族简介
锡伯族是什么族

锡伯族是满族的一个分支。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源自满族。满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分化出了许多分支,其中锡伯族就是较为重要的一支。锡伯族在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与满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民族特性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发展。他们在维护和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

鲜卑族现在是什么族

鲜卑族现在是锡伯族。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锡伯族是鲜卑族的后代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锡伯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他们最初生活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后来逐渐向东北地区迁移。在清朝时期,锡伯族被编入八旗,并被...

锡伯族拼音

锡伯族拼音:xī bó zú 锡伯族介绍如下:锡伯族(英文:Sibe people)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

锡伯族家庙历史及建筑特色

由于锡伯族人敬仰关公,家庙里又特供关公雕像,于农历六月初十关公生日,与五月十三关公单刀赴会之日祭关公两次。这样,每年锡伯族家庙在农历春节,四月初八佛诞节和关公的两个祭日都是庙门大开,有隆重的庙会,太平寺一时间成为盛京香火鼎盛的胜地之一。有关太平寺的创建时间,曾存在过多种说法。已故的...

锡伯族历史探究内容简介

历经岁月,自1981年首部作品《锡伯族西迁概述》的发表以来,已有27个年头。在这期间,我们共同或独立撰写了24篇关于锡伯族历史的文章,这些作品涵盖了锡伯族历史的多个层面。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我们精心编辑了25篇文章,包括已发表的24篇和即将出版的未发表篇章《枥史铭记你》。此外,书中还附加了《锡伯营...

满族和锡伯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而锡伯人较好地保留了共同文化和语言,这值得满人反思。5. 现代民族划分的差异,主要因历史上部分锡伯人西迁至新疆,新中国划分民族时参照苏联做法,导致混乱。东北地区有许多家庭,兄长孩子标为锡伯,弟弟孩子则标满族,这也说明两者原本是一个民族。希望我讲清楚了满族与锡伯族之间的关系。

锡伯族和满族什么关系

锡伯族和满族有着深厚的渊源,两者均属于女真人的后裔。尽管有观点提出锡伯族与鲜卑族有关联,但这种说法缺乏历史记载和现代医学基因检测的支持。锡伯族的主体是瓜尔佳氏,而关于锡伯族源自鲜卑的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当地政府的这一结论并未充分征求广大锡伯族人民的意见...

锡伯族的祖先是谁

苏木塔格文化遗址是新疆境内新石器文化的代表之一,该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石器、陶器、骨器等史前文物,而这些文物足以证明锡伯族的祖先生活在这一时期。而鄂伦春文化遗址则显示出锡伯族的祖先曾经在内蒙古一带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历史文献记载的研究结论 从历史文献方面看,关于锡伯族的祖先也留下了...

锡伯族历史探究目录

清政府对锡伯族的统治政策,反映了当时国家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清代锡伯族对国家的贡献,无论是经济开发还是文化传承,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呼兰地区的土地开发与锡伯族的贡献并重,他们的付出在历史记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锡伯家庙碑文考与沈阳锡伯家庙的考察,提供了关于锡伯族信仰与家族传统...

锡伯族节日:抹黑节(中国传统节日)

1. 抹黑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举行。2. 节日的开始是在清晨,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这象征着祈求五谷之神不要将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和百姓的平安。3. 在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带着抹黑布或毡片,成群结队地上街互相抹黑,引起欢声笑语。4. 锡伯族普遍尊敬...

锡伯族和满族的关系 锡伯族是啥族 锡伯族是贵族吗 中国少数民族锡伯族 锡伯族多少人 锡伯族的特点 锡伯族聚集地 锡伯族人特点 全国锡伯族有多少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鹦鹉鱼缸养什么最好最旺财 怎么养好热带鱼红鹦鹉与地图ɱ 5人投资15万买了一套房有出5万的有出4万的有出2万的,房子卖了10万元,5... 为什么热带鱼鹦鹉鱼与地图鱼不能混养?谢谢! 有什么平价切好用的BB 霜? 卧室可以摆放千年木吗? 自然堂bb霜多少钱一瓶?修饰毛孔素颜肌 你好,我在楼里开了一个美容私人工作室,我需要办营业执照吗?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些什么东西的 需要从哪方面着手找资料 详情见...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难题材详解目录 找五个不同的民族并说说他们的风俗习惯 锡伯族是什么种人? 锡伯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锡伯族人过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是什么? 为什么锡伯族同胞要过“四一八节”? 锡伯族西迁节的风俗习惯 锡铂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和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锡伯族长相特点是什么? 锡伯族有什么礼仪 锡伯族为什么不承认是满族? 锡伯族民俗 锡伯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禁忌 锡伯族人都有什么习俗? 锡伯族有哪些风俗? 锡伯族的生活习俗 锡伯族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 锡伯族的风俗 麻雀吃什么,它快死了? 麻雀吃啥? 麻雀的食物有哪些? 怀孕中期白天做梦梦见很多棺材,有一口棺材还露出了死人头象征什么? ip修改器有哪些好用的?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路怎么连接电表? 德力西dts606型三相四线电表互感器接线图 有没有可以修改IP 的工具? 什么软件可以更改IP地址? 2019最稳定ip转换器软件,国内修改ip地址软件? 电流互感器与三相四线电表接线图,实实物图怎麼接 那个自动改ip的软件好用的,免费的! 电流互感器的实物接线图,附三相四线电表 求一个IP修改器,可以把国外的IP改成中国的 有没有一款好用的修改IP软件? 三相四线互感器电表实物接线图 steam提示游戏更新时错误(应用运行中)什么意思?求各位大神的解决方法... 装在空开下面的三相电流互感器与电表之间怎么接线?求实物图,谢谢 游戏更新就出现发生致命错误Win32Error怎么回事 下面的这款ip修改软件怎么使用? 电表配互感器接线图 Steam上下载游戏时显示更新游戏时发生错误(无法连接到更新服务器)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怎么解决? 配电柜上电流表与互感器的接线图 我的steam下载了一个游戏他总是说更新时出现错误(无法连接互联网)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