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急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1 23:1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48
金子,能够永存的东西,但人不是永存的。
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就算你是钻石,也会很快的淹没在污泥和乱石中。
能被发现并使用的绝对是少数。没有被利用的金子,和顽石没有区别。
因为你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金子,更不是钻石,你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只有那些外表破损一点,甚至破裂为几块的的石头,才有可能别人发现。
如果你是金子,至少你自认是金子,那就临时牺牲一点什么,比如时间,优越的条件,去为了自己的光芒而奋斗吧。
如果你是金子,但你不认为自己是,那么就不要乱动,否则发现了会被当成黄铜一通乱用,然后丢弃。
金子不一定会发光,发光的也不一定都是金子。
能不能发光,并不在于你是否是金子,而在于你的能量,你释放的能量。
要不要发光,则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
低调。。低调。。。我无法高调,所以只好低调。。。。 所以我只能是顽石。。。也许里面。。。。
就是顽石。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但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如果发光的一定是金子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发光叫做金子的“确定性征兆”,所谓确定性征兆,就是指如果A出现则必定有B,而每次有B时则必定A现象会出现。我们常常会问一个问题:100O只白天鹅飞过,第1001只是什么颜色的呢?一定是白的吗?不,还是黑白的几率各50%。因为这是一个独立事件,前面的1000只并不能成为第1001只的确定性征兆,所以有很多被我们称为经济学规律的东西,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规律。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几乎都出现了一个小阳春现象,从销售中的价跌量升进一步演化为量价齐升。在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冬中,这样一个小阳春现象的出现,无疑是让人非常振奋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都将这件事形容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一个强有力的象征,并广泛加以宣传,这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增强信心的作用。
可是,如果让我们真的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背后的动因的话,我们的心情或许会沉下去很多—正所谓菩萨慧因,凡人慧果。在很多情况下,同一个结果并不一定代表着同样的原因!
的确,当经济发展处于顺境的时候,房地产需求量的上升,通常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大众财富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做实业的人在自己的实业上真正赚钱了,而且钱已经多到在充分满足实业上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的同时,尚且有一部分盈余。这时候实业领域的从业者们,就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这些资产领域来,这是一种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状态。但在另外一种状态下也会出现房地产需求的上升,而且这种上升常常会更加强烈:这就是在经济发展处于逆境的时候,当实业家们觉得继续做下去没有希望的时候,他们多数会选择从实业领域退出,从而将退出后的资金转投到他们认为更保值更安全的领域。什么领域更安全呢?在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看来,房产是最具保值能力的实物资产。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将其称为:亚洲人的置业偏好。如果通俗一点说,那就是犹太人更信货币,而我们中国人更信“砖头”或者说更信“瓦片”。正是由于这种置业偏好的存在,使得我们中国人在两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强烈的购房意愿:一是当我们从实体经济中真正赚到钱的时候;二是当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实体经济彻底不抱希望的时候--那现在到底是出现了那种情况呢?
我们在东南沿海省份做调查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实体经济的老板们,听说我是做房地产顾问的,他们都会向我咨询房地产下半年的走势,这时候我总会问他们一句话:您是做什么的?您觉得您所从事的行业下半年走势会怎么样?虽然大家所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但对下半年的看法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都不看好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比如有人说:我是搞造船的,这个行业下半年是肯定不能做了,所以咱们别说造船的事儿了,还是多说说房地产吧。下半年我想转投房地产了,多买几套房放着,风险总小过去做造船!还有一种说法则更为典型:现在想想以前搞纺织办工厂真是太傻了,搞了半辈子太悟出一个道理来—办厂是低层次的活,资本运作才是高层次的事。今后要么做股票搞金融,要么投资房地产。总之一定要把钱放在那些可以迅速变现的地方,千万不要办工厂,那是最累最笨的办法!
如果一两个人这么想没有问题,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问题可就大了。资本运作的确比做实业来得更高档,但是一切资本运作和金融投资都必须基于实体经济这个基础。资本运作的实质就其最终效果而言,无非是通过对高端资源投向的*,来达到*低端实体生产的目的。所以对于前线打仗的士兵而言,我们的确需要一批人在司令部里指挥我们,进行所谓的资本运作,但如果大家都回到司令部去搞指挥工作去了,弄得前线没了人,司令部也就没了运作的必要。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些原有的实业家们最近思想境界的“提高”,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可真不是什么好消息。
看看现在用电量的数据,再看看我们现在海关进出口的数据,我们就不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的实体经济没有复苏,实体经济的困难并没有过去。这轮楼市小阳春,绝不是实体经济的财富溢出效应,其真正的原因,恰恰是由于许多实体经济的从业者对未来发展信心的丧失。这种信心丧失后他们选择了退出,退到他们认为相对最安全的投资领域,最具代表的就是房地产。很可惜,这种所谓的安全性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理解。
我们现在在讨论着通胀和通缩的两种可能性,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也正在进行着通胀与通缩的两种辩论,其实这两种结果都不太可怕。尤其是通胀,如果真的能适度出现的话,那对于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反而是件好事情。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很多经济学家都把这轮的房价上涨看成通胀到来的先兆。其实房地产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它更是一种资产。最近这几个月来各种资产价格都在上升,不光房产,黄金、股票、石油都是如此。但与此同时,我们的CPI和PPI都在下降,这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一个既不是通胀也不是通缩的第三种判断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叫滞胀--这是一种非常难以解决的经济死结。它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来源于企业家对实体经济信心的丧失,和由此产生的对资产投机的热衷,所以当经济真的好的时候,资产价格会上升;当经济真的不好的时候,资产价格也会上升。正如同一个商人去店里买金子,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真正赚到了钱,二是要应对战乱。所以我们说同样一个现象,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但是闪光的却未必是金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49
我们有句古话,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但是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而且金子如果被什么遮掩住了,可能也不会有让世人看见它的发光出的那一天!
发光物不一定是金子,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也会发出刺眼的光芒!但是玻璃就是玻璃,有碎的一天,即便在阳光下是多么的光彩夺目!就说这么一点了,我自己还有作业要做呢!你自己好好思考一下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49
发光的还有玻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50
还有人的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48
金子,能够永存的东西,但人不是永存的。
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就算你是钻石,也会很快的淹没在污泥和乱石中。
能被发现并使用的绝对是少数。没有被利用的金子,和顽石没有区别。
因为你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金子,更不是钻石,你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只有那些外表破损一点,甚至破裂为几块的的石头,才有可能别人发现。
如果你是金子,至少你自认是金子,那就临时牺牲一点什么,比如时间,优越的条件,去为了自己的光芒而奋斗吧。
如果你是金子,但你不认为自己是,那么就不要乱动,否则发现了会被当成黄铜一通乱用,然后丢弃。
金子不一定会发光,发光的也不一定都是金子。
能不能发光,并不在于你是否是金子,而在于你的能量,你释放的能量。
要不要发光,则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
低调。。低调。。。我无法高调,所以只好低调。。。。 所以我只能是顽石。。。也许里面。。。。
就是顽石。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但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如果发光的一定是金子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发光叫做金子的“确定性征兆”,所谓确定性征兆,就是指如果A出现则必定有B,而每次有B时则必定A现象会出现。我们常常会问一个问题:100O只白天鹅飞过,第1001只是什么颜色的呢?一定是白的吗?不,还是黑白的几率各50%。因为这是一个独立事件,前面的1000只并不能成为第1001只的确定性征兆,所以有很多被我们称为经济学规律的东西,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规律。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几乎都出现了一个小阳春现象,从销售中的价跌量升进一步演化为量价齐升。在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冬中,这样一个小阳春现象的出现,无疑是让人非常振奋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都将这件事形容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一个强有力的象征,并广泛加以宣传,这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增强信心的作用。
可是,如果让我们真的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背后的动因的话,我们的心情或许会沉下去很多—正所谓菩萨慧因,凡人慧果。在很多情况下,同一个结果并不一定代表着同样的原因!
的确,当经济发展处于顺境的时候,房地产需求量的上升,通常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大众财富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做实业的人在自己的实业上真正赚钱了,而且钱已经多到在充分满足实业上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的同时,尚且有一部分盈余。这时候实业领域的从业者们,就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这些资产领域来,这是一种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状态。但在另外一种状态下也会出现房地产需求的上升,而且这种上升常常会更加强烈:这就是在经济发展处于逆境的时候,当实业家们觉得继续做下去没有希望的时候,他们多数会选择从实业领域退出,从而将退出后的资金转投到他们认为更保值更安全的领域。什么领域更安全呢?在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看来,房产是最具保值能力的实物资产。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将其称为:亚洲人的置业偏好。如果通俗一点说,那就是犹太人更信货币,而我们中国人更信“砖头”或者说更信“瓦片”。正是由于这种置业偏好的存在,使得我们中国人在两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强烈的购房意愿:一是当我们从实体经济中真正赚到钱的时候;二是当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实体经济彻底不抱希望的时候--那现在到底是出现了那种情况呢?
我们在东南沿海省份做调查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实体经济的老板们,听说我是做房地产顾问的,他们都会向我咨询房地产下半年的走势,这时候我总会问他们一句话:您是做什么的?您觉得您所从事的行业下半年走势会怎么样?虽然大家所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但对下半年的看法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都不看好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比如有人说:我是搞造船的,这个行业下半年是肯定不能做了,所以咱们别说造船的事儿了,还是多说说房地产吧。下半年我想转投房地产了,多买几套房放着,风险总小过去做造船!还有一种说法则更为典型:现在想想以前搞纺织办工厂真是太傻了,搞了半辈子太悟出一个道理来—办厂是低层次的活,资本运作才是高层次的事。今后要么做股票搞金融,要么投资房地产。总之一定要把钱放在那些可以迅速变现的地方,千万不要办工厂,那是最累最笨的办法!
如果一两个人这么想没有问题,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问题可就大了。资本运作的确比做实业来得更高档,但是一切资本运作和金融投资都必须基于实体经济这个基础。资本运作的实质就其最终效果而言,无非是通过对高端资源投向的*,来达到*低端实体生产的目的。所以对于前线打仗的士兵而言,我们的确需要一批人在司令部里指挥我们,进行所谓的资本运作,但如果大家都回到司令部去搞指挥工作去了,弄得前线没了人,司令部也就没了运作的必要。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些原有的实业家们最近思想境界的“提高”,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可真不是什么好消息。
看看现在用电量的数据,再看看我们现在海关进出口的数据,我们就不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的实体经济没有复苏,实体经济的困难并没有过去。这轮楼市小阳春,绝不是实体经济的财富溢出效应,其真正的原因,恰恰是由于许多实体经济的从业者对未来发展信心的丧失。这种信心丧失后他们选择了退出,退到他们认为相对最安全的投资领域,最具代表的就是房地产。很可惜,这种所谓的安全性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理解。
我们现在在讨论着通胀和通缩的两种可能性,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也正在进行着通胀与通缩的两种辩论,其实这两种结果都不太可怕。尤其是通胀,如果真的能适度出现的话,那对于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反而是件好事情。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很多经济学家都把这轮的房价上涨看成通胀到来的先兆。其实房地产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它更是一种资产。最近这几个月来各种资产价格都在上升,不光房产,黄金、股票、石油都是如此。但与此同时,我们的CPI和PPI都在下降,这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一个既不是通胀也不是通缩的第三种判断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叫滞胀--这是一种非常难以解决的经济死结。它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来源于企业家对实体经济信心的丧失,和由此产生的对资产投机的热衷,所以当经济真的好的时候,资产价格会上升;当经济真的不好的时候,资产价格也会上升。正如同一个商人去店里买金子,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真正赚到了钱,二是要应对战乱。所以我们说同样一个现象,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但是闪光的却未必是金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49
我们有句古话,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但是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而且金子如果被什么遮掩住了,可能也不会有让世人看见它的发光出的那一天!
发光物不一定是金子,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也会发出刺眼的光芒!但是玻璃就是玻璃,有碎的一天,即便在阳光下是多么的光彩夺目!就说这么一点了,我自己还有作业要做呢!你自己好好思考一下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49
发光的还有玻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6 03:50
还有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