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1 21: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4:46
《老子三章》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推崇贤才,使人民不为“贤才”争斗;不贵重难以得到的珍物,使人民不为珍物而进行盗窃;不让引发人*的*物显现出来,使人民的思维不混乱。因此,空虚百姓心里所想要的念头,使百姓的肚子得到充实,削弱百姓过分追求的意志,强壮百姓的筋骨。常常使人民没有妄知妄欲,使那些有智谋的人不敢有所作为。这就是无为之道,所以没有治理不了的国家。
《老子三章》的作品赏析
作者曾经对于君子与小人做过思考,个人感觉小人为阳,君子为阴,不过这里的阴不是位置处于下位,或者时间先后而得出的阴,而是阳极变阴。人内部再分也有一对阴阳,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因为与人沟通,可能展示自己美好一面比较多,或许就是墨子所说的“交相利”所导致。
在社会属性得到极大发挥的时候,当然是君子或者说品德高尚的人,也是道德经第三章所说的“贤”。古汉语中的“小人”,不能理解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小人物,作者感觉有点接近现代讲的普通人意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道德经·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