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31
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其实家长应该这么做: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其实家长应该这么做: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 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 得挨批。”
大多数父母其实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长习惯性地命令吆喝孩子,一般是由几个方面造成的:
1、缺乏耐心,太过焦虑,控制欲太强。
2、自己眼界不宽,处事不够灵活,认为只有自己的办法最好。
3、不擅言辞,不会沟通,只会简单地发出指令。
4、有的家长小的时候就是被命令长大的,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5、家长不能理解孩子。
6、还有的家长是因为自己太敏感,自尊、自信不够,孩子的不同意见,被他误读为反抗和顶撞。这种家长需要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可能说出许多强硬的话:
不准哭!住嘴!
说不行就不行!
照我说的去做,没有为什么!
洗澡去!关电视!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等等……
本来我们想告诉孩子,应该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试过几次后渐渐失去了耐心,感觉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用命令来强制孩子执行。
其实这些命令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孩子不满情绪的发泄,甚至有点惩罚孩子的心态。
这样做对孩子的长久伤害1. 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常常将乖孩子跟好孩子划等号。家长并不清楚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就对孩子吼,命令,他就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封闭。
也有很多时候也许父母觉得孩子某些想法太天真,不听他讲完就一口否定,经常这样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我做什么都不被父母认可,就会越来越自卑,父母应该多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千万不要用「你必须听我的」来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2. 最终让孩子失去自尊
如果我们把自己置于被命令的处境,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了。当你听到一连串「不准」开头的话时,你是否感到被*、被压制的恼火和无奈?长期被呼来喝去,慢慢地孩子自己也丧失了自尊,自我价值低,将来容易被别人利用和控制。
3. 让孩子或反抗或软弱
总是被命令的孩子,长大以后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抗型,一类是软弱型。
反抗型的:这种人对命令、规则等「管制」性的事情特别敏感,常常表现为不服从。
软弱型的:唯唯诺诺的老实人,总是听命于他人,执行着别人交给的任务。
还有一种命令让孩子更难受,那就是温柔的命令,不给孩子任何的自由,监控孩子的一切,只会对孩子说听大人的是为了你好。不给孩子任何自由的命令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为了我好,但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又很憋屈。
有位妈妈发现女儿表现出了良好的乐感和对钢琴的兴趣,就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让她将钢琴作为一种爱好。有一次,她好不容易得到了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门票,可是女儿就是不想去,音乐会当天上午,正式跟妈妈说她不想去,妈妈既没责骂女儿,也没有强行命令女儿,也没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去,而是给她讲为什么要听音乐会,讲得女儿哑口无言。到吃晚饭时,女儿已经不再明确反对去音乐会了,只是慨叹:“我要是生病了就好了,要是生了病就不用去听音乐会了。”
很多独生子女应该都过相似的经历。大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为了你好,你别无选择。就是这种温柔式的命令把孩子的生命力都给扼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32
心理因素:内心胆小。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外界因素:主要来自家庭以及学校的影响。父母应该多鼓励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32
不敢见人、经常向孩子发怒。不敢见人,停留在一个熟悉的圈子,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玩耍,与人交流;经常向孩子发怒,打击孩子自尊心,父母应该以平和心态对对待孩子,多鼓励孩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33
胆小自卑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父母的不恰当教育方式,或者在学校老师的恶意打击等。父母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