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21:39
有很多的朋友都生活在农村,农村老人在去世后会有很多的丧葬仪式,每个地方都不同,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习俗,家中人会请来司仪,让老人穿上寿衣,一切流程走完之后会将老人下葬,虽然其中村庄的仪式非常的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点老人们都是要穿寿衣的。
有些规矩可都是流传了成百上千年,即使再怎么不信,也都是要遵守的。在古代,古人对丧葬大事看的是非常重的,人生在世,掐指一算,不过是短短几十年。
民间办丧事,很多都是土葬:将死者安放在棺材中,在家停放一段时间、举办丧礼后再下葬。过去,死者的年龄越大,在家停放的时间越长,穿的寿衣就越多。这是因为,人的身体有很多水分,人死之后,被安放在棺材内,尸身会渐渐变得腐烂,流出一些液体。
因此,除了在棺木内垫上草木灰、草纸等东西,用来吸水之外,还要专门给死者穿上寿衣,层层包裹,以防液体从棺材里渗漏出来。如果人在50岁之前死了,属于夭寿,可以很快下葬,不需要多穿寿衣;七八十岁,甚至*十岁的高寿,要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寿衣的材质不会用皮毛和绸缎,在老一辈的思想中,穿戴皮毛的话会让自己变成野兽,绸缎中的“缎”字,和“断”是同音,这样不吉利。现在的材质大多数是用娟棉制作,其中的“娟”字有眷恋的意思。
人去世了,给其穿上新的衣服,就叫“寿衣”。做寿衣是很有讲究的,除了件数必须是单数、上下装要差两件以外,寿衣的面料更有“说道”。而最忌讳的,就是用“绸缎”面料做寿衣。
为什么呢?我们东北农村,平时都叫绸缎为“绸子”和“缎子”。而“绸子和缎子”又是“愁子”和“断子”的谐音。给故人穿上用这种面料做的寿衣,怕的就是有“断子绝孙”的报应。所以,人去世了,无论是自家做寿衣,还是在寿衣店买现成的寿衣,都没有绸缎面料的。这一点你注意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