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0:35
人欲亦是天理,强行灭了人欲也就损了天理。世上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个过程,没有什么是最终的结局。不要陷在痛苦中感受痛苦,那样做只会将不幸无限放大,甚至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不妨换个角度,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去观察、思考。这样便会发现,凡事不过如此,都如过眼云烟,大可不必为之终日神思恍惚,不能自拔。
先哲并非心中无物,否则怎能著书立说。只是他们看事情从大处着眼,不被七情六欲绊住手脚,所以能进退自如、随遇而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之后若不能成功,或从头再来,或干脆放弃,而非一味自责自怨。
一句话,拥有站在世界之巅俯视天下的心胸,便不会再纠缠于“天理”、“人欲”以及其它的琐碎杂事,自然而自由地生活才是解脱之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0:36
简单说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天”指的是什么?“理” 指的是什么?“天理” 指的是什么? 朱熹认为: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1]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2]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2] “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各有理。” [3]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4] “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 [5] “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 [3]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惟随时变异,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6]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1] “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2] “理,只是一个理。理举著,全无欠阙。且如言著仁,则都在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血脉贯通。” [2]……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 [1]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6]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 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7]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朱熹希望留存的“天理”。 “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 [8]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 [6] “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0:36
“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的初创者为北宋的周敦颐,而发扬光大者是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南宋的朱熹。程颢字伯淳,程颐字正叔,洛阳人。二人同师于周敦颐。周敦颐提出「无极」是宇宙之根源,而二程则更进一步提出「理」是天下万物之本。但程颢注重内心修养,后为南宋陆九渊所承。程颐主张格物致知,并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主张由南宋的朱熹所祖循,并称为「程朱之学」。
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意思
1、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有欲望。仁即是天理,不仁即是人欲。义即是天理,不义即是人欲。忠即是天理,不忠即是人欲。孝即是天理,不孝即是人欲。心平气和即是天理,浮躁骄狂即是人欲。是谓存其天理,灭其人欲!2、长期以来,“...
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是谁提出来的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提出的。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初创者为北宋的周敦颐,而发扬光大者是程颢、程颐两...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即强调遵循天道和普遍的道德原则,培养和发扬人的仁爱之心,追求内心的善良和公正。朱熹希望人们克制私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灭人欲,不是要消灭所有欲望,而是克制那些违背天理、导致社会混乱的私欲。例如,饮食、男女和财物的需求在适当范围内是天理,但过度追求就可能成为人欲,需要被抑制。...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儒家思想,意指保存天理,消除过度的个人欲望。该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是北宋理学家倡导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中,“天理”指的是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道德规律,是超越个人欲望的更高层次的道理。“人欲”则指的是个人的过度欲望...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在“存理灭欲”理论上的作为,更多的在于阐明如何实现“存理灭欲”。在朱熹所指的“人欲”是“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并非同一概念。比如,他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也认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
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
意思是要保留心中的天理,消除过度的私欲和贪欲等欲望。这句话并不是要完全消灭人的欲望,而是要控制欲望,让它们不要支配我们的行为。朱熹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是“天理”,而过度的欲望则是要革除的。因此,“存天理灭人欲”是要让人的欲望有一个度,不能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范围。总之,“存...
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啊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是南宋朱熹的思想。把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天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是指在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上,要顺应天理,抑制个人过度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解释:1. 存天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理”通常指的是自然的法则、道德的规律以及宇宙间的正义。顺应天理,意味着人的行为应当遵循道德准则,符合正义和公平的原则。这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
“存天理,灭人欲”,应该怎样正确解读?
“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经典论点,出自朱熹的儒家学说,旨在引导人们在追求欲望的同时,保持理性的控制,避免过度沉溺。朱熹认为,基本需求是天理,过度的欲望则是人欲,应保持前者,克制后者。朱子认为,天理是人的基本需求,如饮食、夫妻关系等,而山珍海味、三妻四妾等则属于人欲。天理应当留存并发扬...
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啥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是:留下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天理”即为自然的规律,“欲”就是想要的意思。比如饮食是天理,而进一步追求美味则是人欲,这句话是指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被欲望支配。由来 “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乐礼》中:“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