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08
杠业除了提供抬棺用的杠之外,还有各种遮挡灵柩的设备。出殡用的是过棺罩片和各式的官罩。
过棺罩片简称过棺一般是一长幅绣花软锻,上绣团龙、团凤、团花,两边最下端是一尺二的海水江牙。凡8个人、16个人、24个人的小杠都用它,搭在灵柩的中腰。有红寸蟒的过棺,多为满蒙旗人所用。
凡是8个人、16个人、24个人的小杠,都不用官罩,而是用一长幅绣花软片搭在灵柩的中腰,谓之过棺罩片,简称过棺。
过棺罩片最大长一丈二尺,最小的长八尺。质料都是软缎的。颜色有红、蓝、青三种,以红色为多。
这种罩子上边绣的图案各异,上等的过棺罩片,有刺绣八团图案的,如团龙、团凤以及各样团花,并以金线车轱辘钱串地儿。
两边最下端照例是一尺二的海水江牙其图案五彩斑斓,鲜明夺目。
此外,还有红寸蟒的过棺罩片,多为满、蒙旗人所用。
一般每副杠只搭一副过棺,一些盛大葬礼的专用物是罩。凡是用32、48、64人杠,或80、128人皇杠都要用官罩。罩的形式、大小,须根据用杠规模来决定,原则上,杠与罩是相称的,并配套使用。
官罩一般还配有顶盖,称之为几了,是用竹皮作成的。罩身子是个大木框。谓之栏杆。大的一丈二,小的八尺长。外边挂上不同图案的绣片,成为一大长方形,封闭式的亭盖。落在杠上,把灵柩罩起来。
一般情况下,仪式还没有正式开始时,罩上只挂蓝布材,待灵柩出堂之前,才临时加披彩绣的罩片。
罩片,杠房谓之软片。宫廷用的黄寸蟒和满、蒙旗人用的红寸蟒罩片的图案都是织成的。其余都是在不同颜色的锦缎(以红色为主)上,用金线、彩色的绒线绣成不同的图案。有按清制朝衣刺绣的朝衣罩,朝臣死后,可按自身官爵品级用罩。
此外,还有金龙罩(*后,曹锟的秘书曹七爷死,江朝宗的丁夫人死,均用的金龙罩)、五狮同居罩、狮子滚绣球罩、二龙戏珠罩、牡丹花卉、四季花罩等等。
帝、后、亲王用黄寸蟒罩,也有用黄金龙罩的(黄罩、黄杠、黄绳、黄垫、杠A荷叶帽上插黄雉翎、举黄拨旗,谓之落地满黄)。亲王正配福晋也一样。
亲王侧福晋死,用红杠、黄绳、黄垫、红寸蟒罩加黄走水。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亲王婚后,正配福晋未生男孩,两侧福晋却生了男孩,袭了王爵,等到这位侧福晋死时,与亲王和亲王的正配福晋使用一样的杠罩--黄杠、黄罩,谓之母借子爵。惟有罩上的刷子(四周走水)为青色,表示按典制区别于正配福晋。
如果侧福晋借不上子爵的,就只能用红寸蟒的罩片。四周挂上黄走水。
*二十七年(1938年)春天,最后一个使用这种官罩的是那王爷那彦图。
*后,落地满黄的杠罩还使用过几次,即光绪帝与隆裕后葬入崇陵时的奉安大典;被冯玉祥国民军从紫禁城轰出来的两位太妃--瑜妃(同治之妃)、瑾妃(光绪帝之妃、珍妃之姐)死后的奉安大典。
最后一次乃是长春伪满帝宫谭玉龄死后,抬往般若寺停灵暂安,亦用了落地满黄的杠罩(八十人杠)。该黄寸蟒的罩片和黄伞围子是早年清宫銮舆卫当差人暗中保存下来的。自此以后,皇杠、黄罩在中国就成为历史陈迹了。
用罩,不仅可以根据亡人社会地位,还可以根据亡人的宗教信仰。信佛的可用佛字罩;信道者可用青云白鹤罩。
佛字罩只是在红寸蟒的罩身四面及罩顶上,加挂金线绣的大型佛字,或以黄缎子砸成棉芯的佛字,临时别在官罩上。
另外,罩的四角有云纹,寓义佛乘祥云接引亡灵。
当年,段祺瑞、吴佩孚死后,都用过佛字的堂罩和官罩,因为他们均为佛教居士。
官罩上的绣花软片,根据用主的要求,可以现裁现绣。尤其是*以后,不受国家典制的*,许多军阀、政客、巨商富贾,独出心裁,在丧礼上随心所欲,更是花样百出,杠房内行人谓此为野事。
罩架子除了要挂上不同的罩片外,还有许多附属装饰物。例如:罩架顶盖中间安有木制贴箔罩漆的大金顶,谓之火焰。最大的能有八十公分高。
还有罩架上面的四角,都向外探出一个草龙,成为兽头龙口。每挂络穗上拴着八个小金葫芦,五个不同形状的花拍子(以铅丝为骨,外边缠上彩线),顶头为一绿色的荷叶帽。
大罩在每角的通官上,还要串上黄绸,行进时,每角由一名杠A向后牵拉(前边两角也往后拉,四角成为一顺边的形式),行话谓之拉幌。
此外,为适应各种不同丧礼上的需要,还有特殊形式的官罩如小官罩、鲜花罩和采菱船。这些多用在*后新派人物的丧礼上。
按习惯来说,罩片与座伞、日照影伞等执事必须成堂配套。很少混用。例如:帝、后用的落地满黄的杠罩,其座伞、日照影伞必是全黄的;满、蒙旗人用红寸蟒罩片的,其座伞、日照影伞也必须是红寸蟒的。还有用金龙罩的,其座伞、日照影伞也必须是金龙图案。原则上,罩片与伞围子的图案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