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格言(戴若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2:23
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
母亲是1990年麦收时节走的。当时,我在一所中学教书,每个周末都回去看母亲。记得那是刚开镰的一个周末,上午母亲还去地里帮着割麦子,下午就喊胸口闷得厉害。傍晚时分我去看母亲,她正倚在床头打盹儿。
听到我的脚步声,她坐起来,说:“山娃回来了?”
我说:“是的。妈妈,学校里事情太多,下个周末我可能不回来了。”
“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接过我端去的水杯,母亲喝了一口,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
我十分诧异,诧异于从来没有听到母亲说过这么上“档次”的格言。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有的则是她自个儿编的。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下里巴人”,全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今天,她怎么说出如此有品位的格言呢,难不成母亲年轻时读过《三字经》?
母亲精神尚好,我问母亲需不需要进医院,她说不用去了,睡一宿就没事的。晚餐时,母亲吃了几片西红柿、几片黄瓜、一个煮鸡蛋、半碗菜稀饭。
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母亲就静静地走了。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遗言。
我的外祖父是个木匠,走南闯北做手艺,见多识广,知道很多格言、民谚。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吧,虽说读书不多,但母亲说起话来颇有文化味儿,张口就是格言竟成了母亲的文化招牌,邻居夸她“出口成章”,实际上母亲不过是个“半文盲”。
母亲喜欢用格言教育她的儿子们。父母养了我们五个孩子。老实说,除了老大,个个都不省心,尤以我和二哥为甚。记得我四岁那年,二哥已上小学,虽然他很聪明却非常淘气,经常惹是生非而被老师告状,因此少不了挨父亲的板子。而每次二哥挨揍,母亲决不护短,她总是说:“打得好!小时不‘约’,长大喊爹。”
要说二哥顽皮,其实,我比他好不到哪里去。父亲去世后,尽管母亲日夜操劳,家中光景还是一天不如一天,但那时我们年幼无知,总惹母亲生气。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母亲原本许诺给我做一件新衬衣,那时一家人的衣裤都是由母亲亲手缝制的,可由于家里实在没钱买布料,没有办法兑现承诺,于是,我死活不肯去上学。母亲拿着鸡毛掸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又气又笑,言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要衣裳洗得干净,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看到母亲一筹莫展、万般无奈,躲进她的房间里发呆,我才抹干眼泪,很不情愿地向学校走去。那天傍晚,我一回到家就喊:“妈妈,我饿死了!”母亲瞪我一眼:“三天不吃饭,充个卖米汉。”说罢端出饭菜,嘱咐我趁热吃下。
父亲走得早,大哥只读了三年书就辍学给母亲当帮手了。小小年纪,挑水做饭,翻地锄草,栽秧搭谷,什么活儿都得干。邻居很是同情他,母亲听了说:“长嫂为母,长哥为父。‘屋檐椽子先遭烂(难)’,老大有什么好委屈的。”
那时候,少不更事,弟兄之间不免时有争闹。而每次发生纠纷去请母亲“裁判”时,母亲总是拢拢额发,然后笑道:“大哥莫说二哥,两个麻子一样多!”于是哥俩“各挨五十大板”而去。
寡妇门前是非多。父亲去世的那年,母亲才四十开外,因此,免不了听人家的闲言碎语,但母亲从来不与人计较,更不会与人吵架。常听到她同邻居李婆婆私下聊天:“‘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啥呢?”停一会儿又说,“‘为人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才不怕有些人嚼舌头。”
母亲是个热心肠。有一回,唐三娃两口子因流言蜚语打起架来,母亲拨开人群,上前劝道:“‘人吵败,猪吵卖’,听信谣言是祸害!”劝了半天,唐三娃两口子终于消了气,过后,他们很感激母亲。
有一年春上,舅妈的女儿育英想辞职跳槽,可舅妈怕她考聘不上,坚决不答应,母女俩为此闹得很僵。那天,舅妈来我家向母亲诉苦,只听母亲劝道:“女大不由娘。再说,‘没有那个肚,不喝那碗醋’,管她‘糠箩篼跳到米箩篼,米箩篼跳到糠箩篼’,由她去吧。说不定,你家育英能够找到一个好单位呢!”
孩提时,我对母亲的格言似懂非懂,及至长大*,方才有了深切的体会。大学毕业后,我便走上讲台,母亲知道我教书育人,就经常提醒我:“山娃呢,你为人师长了,凡事要树个榜样,‘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我知道她是教我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又说“让人百步不为耻”“吃得亏,打得堆”,她是教我学会包容,宽以待人。有一次,我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很是沮丧,母亲就说:“‘错脚穿了错脚鞋’,吃一堑,长一智。”她是教我吸取教训,长个记性。后来,我开始恋爱,东不成,西不就,母亲便唠叨:“东选西选,选个漏灯盏!”待到结婚成家后,她又常常说:“吃不穷,穿不穷,好吃懒做终身穷。”我知道,母亲分明是教我们要勤俭持家啊!
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将母亲的格言去粗取精,仍能为我们所用。感谢母亲,她教给我勤劳与俭朴、善良与诚实、勇气与意志,使我在人生路上,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拨云散雾,一路前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2:24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