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1 19: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26
1、始
例句: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2、初
例句: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翻译: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
3、伊始
例句: 清·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摺》:“昔日本维新伊始,废藩置县,前此藩士,皆有世禄。”
翻译:昔日日本明治维新刚开始的时候,废除了封藩制设立了郡县制,此前的藩士都有世袭的俸禄。
扩展资料
一、始
文言版《说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二、初
文言版《说文解字》: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初,起始。字形采用“刀、衣”会义。初,即裁剪衣服的开始。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原始时代人们用兽皮遮羞保暖为“初”;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1、“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
2、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3、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4、“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5、“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6、“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
7、“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8、“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1,年。
年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即《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年纪、年节、年代、每年的等义,又是时间单位,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古文在叙述一年时间时,有“期年”、“周年”等,在这个周期内,可单独用“年”表示,如:是年(这一年),有年(五谷成熟),丰年(五谷大熟)。如春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意思是大禹治水,八年在外面,三过家门而不入。
2,岁。
岁有年,年龄,时间的意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岁,木星也。越歴二十八宿,宣徧阴阳,十二月一次。这句话的意思是岁,木星的别名。经过二十八星宿,走遍阴阳十二辰,十二个月一轮回。也就是一年。
3,载。
载是年的意思,指的是农历的年,而农历一年约为355日,与公历年相差约11日左右。 所以说一载约为355日。春秋诸子《尔雅·释天》:夏曰岁, 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意思是夏朝叫岁,商朝叫祀,周朝叫年,唐虞时代叫载。
4,秋。
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四季,四时。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释义:皇帝与梁王在一起喝酒,皇上酒后淡然的说,我百年死后皇位传予你。
5,祀。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先秦诸子《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意思是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
6,霜。
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唐代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成阳。”意思是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7,春。
泛指时为年。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意思是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一般用“前日”;再前几天,就用“几日前”,或者用某某日,用天干地支来表达的,如丁亥日。
追述以前的事情时,往往加一个“初”字,表示当初的意思。古文的时间表达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
《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
《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
《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
《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
《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
《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
《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 尔来:从那时以来。
《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
《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
《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
《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
《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
《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
《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
《*》:“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
《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
《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
《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
《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
《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
《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
《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