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17: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33
随着我国通信和公共交通的完善,我们很难想象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我们也很难想象“飞鸽传书”和“快马加鞭”之类的词背后意味着多远的距离和时间。虽然古代的气候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中国北方冬冷夏热的基本规律是不会变的,同样,像电风扇和空调暖气等,古代人也是无法想象的,就连棉被这种普通人可以买来御寒的东西,在明朝之前也是没有的。
对于富人来说,他们总有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的方法,在古代,如果要去什么地方,他们会乘坐马车之类的交通工具,而普通人只有靠步行或者骑马。而在现代,这些富人会拥有私家车甚至私人飞机,而普通人则可以通过便利的公共交通去一些地方。
而在冬天御寒方面,古代的富人会烧炉子买兽皮取暖,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不是他们买得起的,于是棉被的普及就对百姓来说非常有意义。即使没有“广厦”,一人一席棉被也可以让寒士们温暖一些。
在明朝之前,棉花对人们来说真的只是一种花,是用来观赏的。据《宋史》记载,棉花传入中国是在宋朝末年的时候,起初在关中陕西一带的人们将它当做一种观赏性的植物种植,并没有人想到可以用它来御寒。而据《明史》记载,直到明朝的时候,这种蓬松的花才被朱元璋推广并强制要求做成棉被,才使得广大民众不再为过冬发愁,在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个时候的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冬的呢?
生火自然是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取暖方式,毕竟在还没有发明电的年代,火不但是光源,也是一种热量来源。古代的富人家在冬天到来之前就会购买木炭来取暖,即使现在也会有一些农村家庭会这样过冬,在室内的炉子里点燃这些炭,靠着木炭燃烧释放的热量来维持室内温度。至于手冷的时候,他们会请工匠为他们制作精美的小暖炉捧在手里。
同时,冬天人们不但需要取暖,更需要御寒,古代的富人也会买一些野兽的皮毛,买回来之后做成衣服或是披风。古人认为动物的皮毛非常保暖,于是有的人将狐狸腋下的皮毛制成衣服。但是野生的狐狸非常难以捕捉,并且每只狐狸腋下的皮毛都极为稀少,物以稀为贵,这样的衣服不只是在古代,即使是现在价格也不菲。
古代大部分的穷人平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烧炉子、买兽皮取暖。白居易就在自己的诗中描述过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卖炭翁》中就描述了卖炭翁的生活,辛苦上山砍来的柴火不舍得自己用来取暖,拿到街上去贩卖,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上衣,可却期盼着冬天更冷一些,因为只有这样他的柴火才能卖的更多,才能不让家里人挨饿。
就像《卖炭翁》里描述的情景,没有取暖的煤炭,贫困的卖炭翁一家该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即使再贫困,古代的人们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保暖。没有煤炭,可以烧一些树枝和碎木取暖,没有狐狸的皮毛,可以用一些家畜的毛代替。古代的人平时会收集一些羊毛、鸭毛、鹅毛之类和狐狸的皮毛一样有保暖效果的东西,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把它们填充到一般的被子里。
这些东西同样可以起到一些保暖的作用,这样一来,原本单薄的被褥不但看起来厚了一些,晚上盖在身上也会保暖很多,这大概也是棉被早期的原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即使棉花这种材料还没被人用来制成棉被,古代的人们也不至于在冬天被冻死。而在棉花还没有被发现其用途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有棉衣这种衣物。
古代实在穿不起保暖的布料和皮衣的家庭会用相对低廉的麻布做成衣服穿,虽然这种衣服既不美观又不保暖,但是对于没有那么多选择的家庭来说,也总比没有衣服过冬要好。都说“人靠衣装”,在以前那个衣服还不会“伪装”自己是什么材料的时候则更是如此,衣着通常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冬天的时候,底层人民穿着单薄的麻布衣服,而富人穿着厚实的衣服甚至皮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就被放大。
但是在落后的古代,不仅 科技 不发达,畜牧业也没有大规模存在,鸡鸭和牛羊的数量都非常有限,更何况这些动物主要是用来食用的。并不是每家每户都会养这些家畜,许多家庭连温饱的生活水平都难以达到,可以用这些动物的毛发来保暖的家庭则更少,同时麻布衣又实在难以保暖,导致还是有很多底层的百姓在冬天会被冻死。
无计可归的人没有遮蔽寒风的地方,若是还没有一身保暖的衣服,也许就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冻死在路边的墙角。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属性,提到金属,很多人会想到它们坚硬或者凉的特点,这些印象都来自于我们日常的认知。同样,许多人对棉花的第一印象都是蓬松和软,有很特别的花瓣,像云朵和雪一样。
虽然是固体,但是却很容易变成各种形状,它不像其他的花一样好看,有香味或者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却很实用。古代的人们显然也是发现了这一点,才将棉花当做了御寒的材料。从此棉花变成了一种“工具花”,不再是人们用来观赏的植物,而是多了一份实用价值。
直到价格实惠低廉的棉花被发现可以用来保暖,人们从此才算找到动物皮毛的替代品,同时多亏明太祖朱元璋对于棉花的强制推广,虽然他的手段有些激进,但是却拯救了无数个在寒冷的夜里煎熬着的劳苦大众。
由于棉花是一种植物,大面积地种植它比养殖动物的成本更低,所以作为商品贩卖时的价格也就不会那么高,以至于一般百姓也买得起,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的棉被才像现在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惠及了普罗大众。
对于现代人来说,冬天穿着棉衣羽绒服出门,甚至穿着单衣在开着暖气或者空调的屋子里办公,早已成为一些人的日常,受冻挨饿的生活似乎也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远。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是从怎样的生活中过来的,我们享受着他们创造的成果同时也要创造新的。
不过即使是现在这个年代,依然有一些贫困的人用不起暖气或者空调,他们也许可以像古代的富人一样生火烧炉取暖,却永远不会像那些富人一样穿上皮草。不过就像这些普及百姓的棉被,底层人民的生活也会随着 社会 的发展越来越好,温饱早就不是很多人生活的目标,当然也只有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了,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
参考资料:
《宋史》
《明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