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21: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03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44的大诗人李白拿着唐玄宗赏赐的一笔银子,出了京城,一路往东。他先是到了洛阳,在洛阳城里,李白遇到了另一位唐朝大诗人,比他小11岁的杜甫。在其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这两个人的名字光辉夺目,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李杜两人一见如故,一个名满天下,一个脱颖而出。两人惺惺相惜,就开始有了接下来的“梁宋游”。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两人至汴州,然后从汴州到了宋州,一路游玩、写诗、唱酒、泡歌伎。在宋州,两人遇到了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开元11年(723)的夏天,高适只身来到繁华的长安,拿着自己的诗篇拜谒在京城做官的父辈的故交,希望得到他们引荐,然而却没有成功。初出茅庐便受挫,他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从长安一路东行,路过洛阳和汴京(今开封),来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这位落魄的诗人停留下来。靠亲友的资助,他在宋州城东郊定居下来,开始了一种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耐心地等待机会的垂青。
他在宋州一住就是10年。李白和杜甫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间,仕途不顺的高适此时正客居于宋州。名满天下的李白、初出茅庐的杜甫和仗剑游侠的高适三人在河南梁园相会,三人诗酒唱和,“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留下了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高适经过多半生的打拼,就任封丘县的县尉。虽然这只是一个负责一县治安的附属于县令的芝麻小吏,但毕竟有了功名,拿到了俸禄,不再是低贱的一介布衣了。
唐玄宗天宝11年(752年),高适辞封丘尉,客游长安。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高适怀揣陇右节度副使哥舒翰幕府判官田良秋给哥舒翰的推荐信,踏上了西出阳关的征程。哥舒翰对高适的诗文、人品和才能很欣赏,上表奏请高适为左骁卫军曹,充幕府掌*,并把高适视为心腹,常随左右。高适感激哥舒翰的知遇之恩,从此一心一意地在哥舒翰鞍前马后效力。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承平日久的大唐王朝骤然由盛转衰,但同时也给高适和许多读书人带来了一个展示才华、实现抱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高适自此迎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
安禄山的叛军于范阳(北京)起兵,一路攻城掠地。唐玄宗任命哥舒翰为太子前锋兵马大元帅,率河、陇兵镇守潼关,同时拜高适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协助哥舒翰守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出奔四川。不久,长安被叛军攻陷,许多朝中*、高适的朋友,如王维、储光羲等人变节接受了伪职。高适潼关脱险后,从小道日夜兼程,在河池郡(今陕西凤县附近)谒见唐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并建议玄宗西幸蜀中,依靠巴蜀之险,避敌锋芒,再图平叛大业。高适的忠贞得到唐玄宗的赞赏,随即任高适为谏议大夫,赐腓鱼袋。
不久,被封为江陵府都督、统江南西路等四路节度使的永王李遴造反,肃宗任命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镇,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平定永王之乱。叛乱很快平息,被永王延为幕僚的李白被牵连入狱。在浔阳狱中,李白向一切能救自己的熟人求助。宰相崔涣、御史小丞宋若思,在朝廷中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为李白说情,他就是中兴第一名将郭子仪。
就在朝中大佬对李白施以援手的时候,令人不解的是,多年前的好朋友高适却给了李白沉重一击,让他看到了人性的悲凉。其实,李白在狱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适。此时,李白的身份是附逆文人,而高适是讨逆主将。李白本对高适抱有很大希望,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具体情节已不可知,《高适年谱》记载:“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又有野史说,李白夫人宗氏也来求助于高适,高适不但冷漠以对,反而烧掉了当年和李白来往的一切信函和证据。不久,李白流放夜郎。遇大赦而还,五年后,病死于当涂。至于高适为何不救李白,后人猜测,原因有二:一是担心影响自己的仕途,害怕引火烧身;二是和李白交往是十几年前的事,高适和李白虽然都是诗人,但李白天真,高适现实,两人的*理想有差别,实为不想救这位当年的好诗友,现如今的大唐罪人。
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元宵节刚过去几天,在正月二十二这天夜里,高适安静地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