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的美德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9 02: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21:57
美德故事:
1。爱国篇:
屈原投江殉国
每逢“端午节”,中国人都要包粽子,吃粽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据说这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20多岁时参加了当时战国七雄之一楚国的朝政,不久就出任楚怀王的“左徒”,仅次于宰相。屈原在*上主张对内选举任用贤明有才能的人,制定实施严明的法度,赏罚分明;对外主张联合齐国以抗击当时实力最强的秦国,使楚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
当时的屈原很受楚怀王的宠爱,所以屈原的主张在朝廷内得以实行。楚国渐渐地强盛起来。秦国惧怕楚国的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于是,便派奸细到楚国,想挑拨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同时,在国内,屈原在怀王面前的得宠和才能也遭到了一些贵族*们的嫉妒。在内外的挑拨离间中,怀王开始怀疑屈原,疏远了他并免去了屈原“左徒”的官职,改任三闾大夫,只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屈原坚持关心国家政事,积极进谏,并不为自己招人陷害而耿耿于怀。后来,楚怀王不顾屈原的进谏,坚持去秦国,最终客死秦国。屈原伤心万分。楚襄王继位,朝廷内的官僚们更加排挤屈原,屈原终被削职流放。
在当时,有才能的人如若得不到重用,便会周游列国寻找开明的君主。但屈原没有离开楚国。他以“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来表明自己宁死也不离开祖国的爱国情操。在20余年的*日子里,他走遍了楚国各地,写下了长达370多句的长诗《离*》,尖锐地揭露了楚国腐朽官僚们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成为千古绝唱。
公元前278年,阴历五月初五,在长沙附近的泪罗江畔,屈原眼看着楚国的日渐衰微,而自己却*为力,终于怀着爱国忧民之心抱石投人江中,以表达自己永远热爱祖国故土的一颗纯洁之心。
下面还有几个 楼主看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永远的老师
——*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