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何谓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9 07: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4:04
孟子这句话并不是泛泛而言,而是在一个非常具体的情境中,是有所针对的。
许行听说滕文公行仁政,就跑过来做投奔。没多久,就对滕文公不满了。因为许行认为贤者之君应该是和大家一起种地,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现在滕文公居然有钱粮仓库,简直是剥削百姓以养自己。陈相就把这话说给孟子听了,孟子于是驳斥之,才引出了劳心与劳力之辨。
许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每个人必须直接从事劳动生产,不直接从事劳动生产,就不得吃饭,否则你吃的饭是别人生产的,你就是剥削别人。
孟子就问了。许行是自己种粮食自己吃吗。答曰:是的。
那好。孟子继续问,许行穿的衣服是自己织布做的吗?戴的帽子是自己做的吗?许行吃饭的碗,耕田的铁器,是自己做的吗?
这些都不是许行自己做的,而是用粮食换的。于是孟子就问了。你没自己做吃饭的碗,没做耕田的铁器,你却用了人家做的碗,做的铁器。你这么做不是剥削陶工、铁匠。同样的,陶工与铁匠用碗和铁器换粮食,他们也没直接生产粮食,那他们就可以说是剥削了农夫了吗?
再说了,你干嘛不自己做陶工、铁匠呢?陈相就说了:「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所以,社会分工,乃社会之必然。谁都没法一个人做一切事。人只能各执一业,各有成果,然后相互交换自己所需之物。这其中无所谓一方剥削另一方。所以,不直接生产粮食而吃了别人生产的粮食,和剥削毫无关系。
孟子据「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引出了「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种田就无法同时为陶工,为铁匠。同样的,治天下就不能同时种地,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穿衣服得自己做,粮食得自己种,种地的工具还得自己做。那简直没法过了。这时,孟子才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劳心与劳力,只是对社会分工的一种简单概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说劳心者的工作是「治人」,劳心者吃劳力者生产的粮食。劳力者提供粮食给劳心者吃,但劳力者不用做「治人」的工作。
对于「治人」,孟子所举的例子是大禹治水,后稷教民稼穑。他们忧民而无暇耕种。但是,你能说尧舜治天下,不是一种劳动吗?
并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才算劳动,社会分工不同。有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心」者,他们也是劳动。劳心者以他们的劳动成果来换取劳力者所生产的生活资料,就像拿粮食换衣服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
孟子此段核心在于论劳动分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之所以以「劳心」与「劳力」为说,是针对许行对滕文公的批评而发的。许行批评滕文公为君主不亲自耕种而有粮仓,是「厉民自养」。孟子就从社会分工之角度论述,「劳心」,亦是劳动,「劳心者」不必直接参与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