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32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1:2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国家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各高校,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其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育*的*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很重要的一点写入到培养目标中。但仍然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和教学的方式,统一的教学计划。以课堂、老师以及教材为中心,没有实现个性化培养。这种传统的模式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忽视个体的差异,缺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无法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类培养与训练,无法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2、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仅针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案的书写以及教师的职称,没有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多数教师只会注重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并不出现教学事故即可通过考核,不会花费心思在教学创新上,更不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阻碍创新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都以学习成绩即分数为主,考核内容单调,方式单一。而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考查较少。这将诱导学生对学习的归因,导致学生为了高分数而学习,只是刻板的学习书本上和老师教的知识,而不愿进行与分数无关的研究性学习,从而阻碍对学生研究能力开发和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教学方面,而关键的实践环节则体现不出来。开设的课程实验中真正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少。而且学生在各类实习中参观多、参与少,难以真正直接接触实际生产过程。
5、缺少良好的培养环境。
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创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学术机构去指导。大学生的创新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一些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自发的状态。
(二)教师方面
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填鸭式的灌注知识,注重上课的课堂纪律,注重自己的教学计划,却较少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三)学生方面
1、缺乏创新意识和兴趣。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家庭的影响下,学习能力与分数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一直在被动的追求着高分数,而放弃了原有的兴趣爱好。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对创新的兴趣。
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好多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如创新,没有方向,缺少锻炼。
3、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在完成一项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毅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创新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同学甚至在遇到一点挫折之后就止步不前,放弃追求。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大学生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对创新的兴趣。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对创新的兴趣,培养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成功的信念,培养顽强的创业意志。
2、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宽泛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充分的知识储备,不仅能在研究问题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更多的问题, 得到更多新启示,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3、落实创新实践,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自身潜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 树立创新的教育力理念。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轻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
2、坚持以生为本和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创造一个知识结构多性化的教学环境,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其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探讨面向大多数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三)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1、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并建立一套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设置专门的学分项目,将创新和社会实践作为硬性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构建合理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增加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扎实而涉及面宽泛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营造创新氛围,造就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学校是大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场所,教师必须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与课程实验,同时学校争取校企结合,进一步提供实践的机会。
三、结论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一是,要增强大学生创新主体地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培养;二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以及教师的鼎力配合积极应对,引导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2:4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好的,亲,问题已收到,请稍等1、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大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理工科的要做物理、化学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文科安排有各种调研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安排有一定的设计或训练实验。大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培养创新意识。
2、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大培养创新力的基础。
3、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大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可以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时间项目,可以培养信息能力、动手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4、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5、关注科技资讯或者社会新闻这些最新的信息输入都有可能是创新的原材料。社会上有句话,最后拼的其实是见识。新闻就是一件极好的见识来源,尤其科技资讯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解法于是会多一种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4:16
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1、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理工科的学生要做物理、化学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文科学生安排有各种调研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学生安排有一定的设计制作或训练实验。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2、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
3、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可以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时间项目,可以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4、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5、关注科技资讯或者社会新闻
这些最新的信息输入都有可能是创新的原材料。社会上有句话,最后拼的其实是见识。新闻就是一件极好的见识来源,尤其科技资讯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解法于是会多一种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6:07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8:15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肯定是要长篇大论了,哈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20:40
从大学生才开始培养会不会有点晚,其实小孩子的智力还是很好的,很多创新的思维还是小时候养成比较好,毕竟大学生都养成定向思维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23:21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