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言律诗是甚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7 11: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3:42
亦 称 “ 格 律 诗 ” , 与 古 体 诗 相 对 , 一 般 指 唐 代 出 现 的 格 律 诗 。 其 句 数 、 字 数 、 平 仄 和 用 韵 都 有 严 格 规 定 。 近 体 诗 有 五 言 律 诗 、 七 言 律 诗 、 五 言 绝 诗 及 七 言 绝 诗 。 “ 律 诗 ” 因 格 律 严 谨 而 名 , 源 于 南 北 朝 , 成 熟 于 唐 初 。 全 诗 八 句 , 中 间 两 联 必 须 对 仗 ; 第 二 、 四 、 六 、 八 句 押 韵 , 首 句 可 押 韵 可 不 押 , 押 平 声 韵 , 一 韵 到 底 , 分 五 言 、 七 言 两 体 , 又 简 称 五 律 、 七 律 。 “ 绝 诗 ” 亦 称 “ 截 句 ” 、 “ 断 句 ” ; 因 格 式 仅 四 句 , 有 短 截 义 , 故 名 。 又 说 绝 诗 是 截 取 律 诗 的 一 半 而 成 。 其 首 句 可 押 韵 可 不 押 韵 , 第 二 、 四 句 押 韵 , 平 仄 有 序
以 五 言 、 七 言 为 主 , 简 称 五 绝 、 七 绝 。 有律诗
排律
绝句
<--(近体诗)古诗(古体诗); 分五言 &七言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每首共有八句
绝诗的篇幅是律诗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 i)在押韵方面, -每首诗的偶句(即双数句)句末必须押韵﹕奇句(即单数句)不可押韵﹔只有第一句可押韵,也可 不押韵,但无论押韵与否,均不计算在韵脚 内。 -押韵必须一韵到底,即一首诗从开始到结束只容许押一个韵,中间不许换韵。 -押韵必须用平声韵,即韵脚字要用平声字﹔但也有极少数诗歌是押仄声韵的。 -用作韵脚的字不可重复。 ii)在平仄方面,汉字的音调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不同就足讲究平仄,交错使用平声和仄声”,借助平声和仄声的差别,构成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形成声调的和谐美妙。因此近体诗每句中的每一个字是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有明确规定,不能随便变换。 iii)在对仗方面,近体诗中的句子要运用对偶手法,即要求句子的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如名词对名词)、音节相对(如平声对仄声)。 对仗的要求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律诗必须使用对仗,而且对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律诗共八句,第三、四包(即颔联)必须对仗﹔第五、六句(即颈联)也必须对仗。至于第一、二句(即首联)和第七、八首句(即尾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至于绝诗的对仗,则并无*﹕诗中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即使对仗,位置也不作*。 在律诗和绝诗之外,近体诗还有一种比较少用的形式,即「排律」,又称「长律」。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有些排律甚至长达百句以上的﹔也分为五言长律和七言长律两类﹕除首尾两联外,排律的其他所有句子,必须每两句作一对偶﹔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则与律诗完全相同。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说的,所以两者比较,更能见到各自的特点﹕ i) 近体诗只有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则既有整 齐的五言、七言,也有夹杂了 三言、四言、五言、 七言以至九言、十言的杂言,当然不一定都出现在一 首诗歌里。 ii) 近体诗的句数这固定不变的,五律、一首,再长就是 排律了。五绝、七绝都是四句则句数不限,长短不齐。古体诗则既有整齐五言、七言以至九首诗里。七 律都是八句一首。 iii)近体诗限定押平声韵,古体诗则平仄韵都可使用。 iv)近体诗除了讨句可能押韵外,一律是偶数句押韵。古体诗虽然主要是偶数句押韵,但还有其他变化,例如曹丕《燕歌行》便是句句用韵的。 v)近体诗每首限用一个韵,而古体诗则可以转韵。 vi)近体诗讲究声调,要求平仄合于格律。古体诗则并不刻意讲究声调,对平仄并无特别要求,只是听其自然。 vii)近体诗中的律诗要用对仗,古诗则一般不用对仗,偶然出现对仗的句子,但只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讲求。
亦 称 “ 格 律 诗 ” , 与 古 体 诗 相 对 , 一 般 指 唐 代 出 现 的 格 律 诗 。 其 句 数 、 字 数 、 平 仄 和 用 韵 都 有 严 格 规 定 。 近 体 诗 有 五 言 律 诗 、 七 言 律 诗 、 五 言 绝 诗 及 七 言 绝 诗 。 “ 律 诗 ” 因 格 律 严 谨 而 名 , 源 于 南 北 朝 , 成 熟 于 唐 初 。 全 诗 八 句 , 中 间 两 联 必 须 对 仗 ; 第 二 、 四 、 六 、 八 句 押 韵 , 首 句 可 押 韵 可 不 押 , 押 平 声 韵 , 一 韵 到 底 , 分 五 言 、 七 言 两 体 , 又 简 称 五 律 、 七 律 。 “ 绝 诗 ” 亦 称 “ 截 句 ” 、 “ 断 句 ” ; 因 格 式 仅 四 句 , 有 短 截 义 , 故 名 。 又 说 绝 诗 是 截 取 律 诗 的 一 半 而 成 。 其 首 句 可 押 韵 可 不 押 韵 , 第 二 、 四 句 押 韵 , 平 仄 有 序
以 五 言 、 七 言 为 主 , 简 称 五 绝 、 七 绝 。 有律诗
排律
绝句
<--(近体诗)古诗(古体诗); 分五言 &七言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每首共有八句
绝诗的篇幅是律诗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 i)在押韵方面, -每首诗的偶句(即双数句)句末必须押韵﹕奇句(即单数句)不可押韵﹔只有第一句可押韵,也可 不押韵,但无论押韵与否,均不计算在韵脚 内。 -押韵必须一韵到底,即一首诗从开始到结束只容许押一个韵,中间不许换韵。 -押韵必须用平声韵,即韵脚字要用平声字﹔但也有极少数诗歌是押仄声韵的。 -用作韵脚的字不可重复。 ii)在平仄方面,汉字的音调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不同就足讲究平仄,交错使用平声和仄声”,借助平声和仄声的差别,构成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形成声调的和谐美妙。因此近体诗每句中的每一个字是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有明确规定,不能随便变换。 iii)在对仗方面,近体诗中的句子要运用对偶手法,即要求句子的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如名词对名词)、音节相对(如平声对仄声)。 对仗的要求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律诗必须使用对仗,而且对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律诗共八句,第三、四包(即颔联)必须对仗﹔第五、六句(即颈联)也必须对仗。至于第一、二句(即首联)和第七、八首句(即尾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至于绝诗的对仗,则并无*﹕诗中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即使对仗,位置也不作*。 在律诗和绝诗之外,近体诗还有一种比较少用的形式,即「排律」,又称「长律」。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有些排律甚至长达百句以上的﹔也分为五言长律和七言长律两类﹕除首尾两联外,排律的其他所有句子,必须每两句作一对偶﹔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则与律诗完全相同。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说的,所以两者比较,更能见到各自的特点﹕ i) 近体诗只有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则既有整 齐的五言、七言,也有夹杂了 三言、四言、五言、 七言以至九言、十言的杂言,当然不一定都出现在一 首诗歌里。 ii) 近体诗的句数这固定不变的,五律、一首,再长就是 排律了。五绝、七绝都是四句则句数不限,长短不齐。古体诗则既有整齐五言、七言以至九首诗里。七 律都是八句一首。 iii)近体诗限定押平声韵,古体诗则平仄韵都可使用。 iv)近体诗除了讨句可能押韵外,一律是偶数句押韵。古体诗虽然主要是偶数句押韵,但还有其他变化,例如曹丕《燕歌行》便是句句用韵的。 v)近体诗每首限用一个韵,而古体诗则可以转韵。 vi)近体诗讲究声调,要求平仄合于格律。古体诗则并不刻意讲究声调,对平仄并无特别要求,只是听其自然。 vii)近体诗中的律诗要用对仗,古诗则一般不用对仗,偶然出现对仗的句子,但只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讲求。 2006-12-13 16:49:38 补充: 5言系 8句每句5个字7言系8句每句7个字
5言系 8句每句5个字 7言系8句每句7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