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5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9:22
还原那些《三国演义》中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1、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归功于诸葛亮,而史实上的“草船借箭”的发明者应属于孙权。史实还原: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号称四十万大军攻破孙权江西营,俘获都督公孙阳。孙权带领七万大军来迎战,曹军水兵攻水上孙吴阵地,渡到一个沙洲上,被孙权包围,丧师数千人。曹操受挫,坚壁不出。孙权亲自坐船挑战,观看曹军大营。曹操领弓箭手放箭,万箭齐发矢如雨下,不多时孙权军船上就射满了箭,船体倾斜,快要翻船。孙权把战船掉过头来,以另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鼓乐齐鸣而返。孙权的胆略和勇气,使得曹操非常佩服,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2、空城计《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阳平关空城计,实际上在三国时代只有曹操、赵云分别策划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而书中却把它归功于诸葛亮。史实还原之二:公元218年,蜀军占领汉中,并由赵云和黄忠率数千人马驻守。第二年春天,曹操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过斜谷,直*汉中,企图重新夺回这个战略要地。赵云和黄忠见曹兵人多势众,便不与交战,凭险据守。曹操率大军围城数十天,攻不下来,只得撤退数十里,休整待粮。一天,赵云率数十骑兵出营侦察敌情,正碰上曹操率大军出动,狭路相逢。赵云明知自己势单力薄,不是曹兵对手,而且营中兵力空虚,难以抵挡曹操大军。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命令部下主动攻打曹兵,边打边退。曹兵一向谨慎,怀疑蜀军早有埋伏,马上命令部队撤退。曹兵刚撤退时,阵脚大乱。这时,赵云命令守营士兵擂鼓呐喊,并用强弓追射,假装伏兵杀出。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使曹兵大惊,夺路奔逃,,自相践踏,死伤很多。刘备为此感叹:“子龙一身是胆也!”并封其为虎威将军。
3、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中将其归功于关羽,实际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杀。史实还原:《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孙坚原为长沙太守,封乌程侯。东汉末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建立了以袁绍为首的联军。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但真正忧国忧民且出兵作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然而,孙坚却在梁县之东受到董卓的将领徐荣的攻击,最后其与数亲信冲出包围,逃了出来。公元190年二月,孙坚收集散卒,进屯梁县之西的阳人(今河南汝州庆阳古城一带)。董卓派遣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和,而胡轸是主帅,吕布竟故意捣乱,使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打破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这才是斩杀华雄的*!
5、气死周瑜
《三国演义》中将其归功于诸葛亮的智慧,实际上周瑜本身英年早逝,没诸葛亮什么事。史实还原:苏轼诗词描述:“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个少年英才,怎么可能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呢?三国志正史描述周瑜是一个气度恢宏的人,可惜操劳病死,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又同传有蒋干“称瑜雅量高致,恐不久为人臣耳”,“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8、火烧博望坡
《三国演义》将之描写为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实则是刘备亲自指挥,且当时他的军师是徐庶,这时刘备压根儿还不认识诸葛亮。史实还原:该事件发生在公元201年(建安七年),那时正好是关羽离开曹操,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并屯兵新野。夏侯惇去追,跑到博望坡,正逢秋风气爽芦苇丛中埋伏着杀机。夏侯惇不听部将李典、乐进的劝告,因大意为伏兵所破。而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五年后才出山。另外,据《三国志》,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三国演义》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内容简介《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侯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各怀心复事,都企图称王称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9:23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然是演义,自然有夸大、虚构的成分。比如赞扬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等。而大家往往就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历史就是如《三国演义》所述。清代学者、宰相魏裔介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下面介绍一些比较经典的虚构部分。
桃园结义
刘备只是*角色上的大哥,并非实际的大哥。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关羽生于公元159年。真正年龄排序:关羽、刘备、张飞。历史并无记载三人桃园结义。
温酒斩华雄
华雄并非关羽所杀。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所杀。
辕门射戟
这个真的有。但是距离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远,而且射的戟是临时借用部下的武器,不是他自己的。
三气周瑜
周瑜为人是很宽宏的,况且这个时期二人就没打过照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周瑜在柴桑一带。
刮骨疗伤
关羽是刮过骨,疗过伤,但不是华佗干的。因为襄阳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而华佗在公元208年就被曹操干掉了。后来曹冲得病,老曹才悔之晚矣。
关羽单刀赴会
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
诸葛亮骂死王朗
王朗病死于公元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9:23
《三国演义》是一部局势恢弘的长篇经典历史演义小说,号称是七分真三分假,作者罗贯中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抛开演义小说不谈,就说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由于掺杂了私人感情因素,有些人物正面无敌,有些人物出神入化,有些人物毁誉参半,有些人物面目全非。因此,有必要参照历史去还原人物的真实形象,今天不说别的就说张飞这人的真实形象。
张飞,字翼德,燕赵人士,出生于河北涿州,三国时期蜀国开国大将。由于受到小说的影响,提到张飞人们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一个浓眉大眼、络腮胡须、嫉恶如仇、生性鲁莽的英雄形象,实际上历史上张飞跟这里相比有不少出入,可以说《三国演义》确实把张飞黑了一把。小说里的张飞和历史上的张飞至少有两方面的出入。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张飞
首先一点是相貌上的出入较大,小说里把张飞的形象夸张修饰了一番,从一个相貌端正的书生变成一个凶神恶煞的武夫。真实的张飞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从有关资料分析来看,张飞其实是一个白面书生,并非是黑脸大汉。《三国志》中记载张飞有两个女儿都是汉后主刘禅的女人,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宠妃,即使考虑到*联姻问题,那也不是不看相貌就联姻了,刘禅是个大名鼎鼎的好色皇帝,他喜欢的女子怎么会长得丑呢?女儿们长相是随父母的,女儿漂亮老爹怎么会是个丑人呢,毕竟歹竹难出好笋。小说毕竟是小说,人物形象是根据需要刻画,罗贯中可能是偏爱关羽而不喜欢张飞,才把他的形象塑造成这样。
书生张飞
除了长相出入较大外,人物的学识修养相差也很明显。小说里的张飞在没遇到刘备之前是涿州一个小地主,家有数百亩桃园,学识文化不高,没有读过多少书,而真实的张飞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他在当地算是地方名流了,书法绘画洋洋都行,特别是他的书法值得一提。张飞的隶书写得丰满遒劲、刚健凝重,后人对他书法评价很高。除了书法外,张飞还是个画家,喜欢画美女,有《女娲补天图》据说是他的杰作。如此一个有诗书文化的书生,在罗贯中笔下就变成了草莽武夫,实在是说不过去。
据传是张飞所画的《女娲补天图》
当然,罗贯中还是比较忠于史实的,他笔下的张飞大部分英雄事迹都符合历史,只是为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会添油加醋改头换面把张飞小小地黑了一把,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