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4:23
一、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二、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
(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例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例如,青少年看了*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表征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例如,将“鸟”这一个符号和鸟这种动物关联。
(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例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而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无关。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例如,对“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就属于命题学习。
四、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
理性知识:所谓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五、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例如,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例如,掌握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七、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如,吹拉弹唱。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例如,计算、阅读与记忆。
八、从众--服从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九、思维定势--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十、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
《教育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
(1)表征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例如,将“鸟”这一个符号和鸟这种动物关联。(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例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
心理健康免费测试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工作氛围。请放心,所有测试结果仅供个人参考,我们将严格保护大家的隐私。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邦彦创立于2000年4月,是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是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创会会长单位,深圳市工业总会副会长单位,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软件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邦彦于2022年9月成功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688132。“...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易错点
易错点一: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补充:4--6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月是分辨大小及多少的关键期;7--10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月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
教育心理学: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2020天津教师招聘
在众多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考点,是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考查题型以单选和判断题为主,多为理解性的例子反选,例如这是属于条件反射还是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泛化还是分化。少数题会考到简单的识记型单选判断,需要大家将人物与理论...
有哪些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记忆口诀?
1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 【记忆口诀】:内人得了四个儿子,个高或威猛 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记忆口诀】:间...
《教育心理学纲要》:知识的同化和保持
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不论是代表学习还是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都是以早期获得的实际经验为基础的。没有潜在意义,即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即便有逻辑意义的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心向,也不可能获得新的心理意义。所以奥苏伯尔说:“假如必须把一切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中的"名词解释"一项,答案可以用自己语言组织吗...
可以一定程度的使用自己语言,但定义中的关键词不能省。也就是说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可适当发挥,明词解释本来就没有固定说法。就是有点学术自由的味道,大学老师都是很宽容的。
心理学考点必背
1.西方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期...
教育学知识点顺口溜333
教育学与心理学中的“第一” 中国 1、中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2、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 的教育著作。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 的教育思想。 西欧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述...
《教育心理学》 中遗忘是什么?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一、遗忘是指对过去曾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产生了错误的再认或回忆。二、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衰退说、排斥说和干扰说。1、衰退 在大脑中的东西会像照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褪色。衰退在感观记忆、短时记忆和中期记忆中有重要意义:它使有限的存储空间不至于爆满。但是,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