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原著或原版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32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夫妻得团圆,孟姜女的筑长城……”这支从正月一直唱到腊月的民歌,讲述的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在我国流传甚广。几年前,这个民间传说已经和其他30项民间文学一起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孟姜女传说的主要内容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南方有个名叫范杞(音qǐ)梁(或万喜梁)的人,被捉到北方修筑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妇女日夜担忧丈夫的身体,怕他受不住北方的寒气,就带着寒衣到遥远的北方去寻找丈夫。她历尽艰辛到达修筑长城的地方时,范杞梁已经死去,尸体被埋在城墙里。孟姜女悲痛欲绝,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惊天动地,最终将长城哭塌了。
这个故事虽然属于民间传说,但却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并非全是虚构。追溯来源,《左传》中的一段记载应算是最早的。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齐庄公四年)秋天,齐国将军杞梁率兵攻打莒(音jǚ)国(今山东莒县),不幸身亡。其妻迎柩至郊外(齐长城与淄水交汇处,今淄博博山源泉镇北)。齐庄公想在此处吊唁,遭到孟姜的反对。她说:“杞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错误,干脆就不要把他的尸体运回来。如果没有错误,先人留下来的破屋还在那里,我不能就这么草率地在郊外接受吊唁。”齐庄公只好到杞梁的家里举行吊唁仪式。
请读者诸君注意一下,《左传》记事很简略,不带感*彩,这时候的杞梁妻并没有“哭”,而且故事与“城墙”也没有一点关系。
直到200年后,曾子在评论蒉(音kuì)尚在路上接受使者吊唁时,又提到了此事,说:“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曾子认为蒉尚不如杞梁的妻子懂得礼仪。在曾子的嘴里,杞梁妻不仅“哭”了,而且还哭得很悲伤,故事已经带上了明显的感*彩。战国时期的《孟子》,曾引用了当时一个叫淳于髡(音kūn)的人的话,也说“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后来的《韩诗外传》也引用淳于髡的话说,“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 。这就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西北有高楼》,里面有这样几句:“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杞梁妻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了哭的典型。
到西汉时,刘向认为杞梁妻是个善于说话的人,将其收录在《说苑•善说篇》中。他记述杞梁妻时,说“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原著缺少一字)”。在刘向的另一部书《烈女传》中,又进一步记叙为,杞梁妻无子,听到丈夫的死讯,就枕着丈夫的尸体,痛哭于莒城之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应该说,刘向是最早将杞梁妻故事与哭城联系起来的人。
从此,杞梁妻“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崩城”,甚至是到了“崩山”的地步。东汉初年的王充不相信人会哭坏城墙之说,但是他的《论衡》里曾引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杞梁妻哭崩了杞城,而且有五丈!三国时候,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杞妻哭梁,山为之崩”,又在《精微篇》中提到“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据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考证结论,梁山崩坏确有其事,而且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从此,梁山崩与杞梁妻两件事情就结合到了一起,其中原因除了要表现杞梁妻哀哭感动上天以外,恐怕也与“杞梁”的名字中有个“梁”字有关。
上面所说的杞梁妻,原来是没有名字的,为什么最后会被称为“孟姜女”呢?孟姜女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敦煌石室残卷:“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史家一般认为,这已是五代时的作品。不过,“孟姜”一词在《诗经》中就早已经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对贵族妇女的尊称。《诗经》中就有“美孟姜兮”、“彼美孟姜”等诗句。究其实,“孟姜女”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靓女”,它并非特指,而是一个象征性的通称。
自从“孟姜女”和“哭长城”联系到一起,有关“哭的是哪里的长城”这个话题就在民间争议开来。有说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在山东境内,有说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要不然为什么秦始皇会在一怒之下搜寻这位美娇娘。其实,无论是齐长城还是秦长城,都是后人的附会。南北朝时期的《同贤记》中已有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雏形。到了唐代,秦始皇才和孟姜女真正挂上关系。
那么,为何孟姜女故事会和秦始皇联系上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故事都必须依附于大家共同的知识,才能为更多的人记住,才能更广泛地流传。一开始说孟姜女哭的是某一个城市的城墙,只能为这个小范围内的人们接受。随着不断传播,需要说成一个为更多人熟知的大一些地方的城墙。当孟姜故事在齐鲁大地流传时,就自然变成了哭崩齐国城墙,而当故事传播到全国范围时,就需要孟姜女哭倒一个全国民众都知道的城墙。这时候,它找到了一个对于全国民众来说都是共同认同的指代物———秦长城!所以,原本没有“哭”的孟姜女,从春秋到了唐朝,终于“哭倒”了秦长城。
有意思的是,“孟姜女”传说在各个地方的版本并不完全相同。清代在广西一带流传的是,“孟姜女”和万喜良不是偶然遇见,而是从小青梅竹马。万喜良的父亲是儒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抓。万喜良的父亲跟孟姜女的父亲是好友,于是万喜良就逃到孟姜女家。秦皇岛一带流传的孟姜女传说,还将孟姜女和项羽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我们听得最多的孟姜女传说,其故事核心在唐朝就已经基本定型,故事的情节主要就是“哭倒长城”和“斗秦始皇”。将孟美女之哭与秦始皇修筑长城扯在一起,无非是抨击秦始皇的残暴,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反对暴力,向往忠贞爱情的美好愿望。
今天,当我们到山海关游览时,造访孟姜妇女庙,门柱上的题联或许还能引起我们的感叹: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追问我要的是情节呢。
就是孟姜女出发去找范喜良的途中的原著情节。
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32
孟姜女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