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二)|知乎竞品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1 05: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0 11:18
知乎是我非常喜欢的产品之一。虽然我时常吐槽它的缺点,例如产品迭代缓慢、搜索功能难用、探索变现太过谨慎、社区运营时没有保持多样性等等,这都无法掩盖它本身产品的优点。知乎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和微信一样,拥有很宝贵的素质:极度克制。即使这样的克制有时候过犹不及,但它仍是非常少有的一种素质,而这种素质也博得了用户的好感。即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缺陷,用户是可以容忍的。
知乎是问答类的只是社区,同类型的产品有Quora、百度知道等。Quora 是知乎的原型,在产品形态上非常相似,而百度知道是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将范围扩大,去掉问答类形式的*后,知乎的竞品还有、果壳等。三者都是在优质内容领域内精耕细作,为用户拓宽眼界,提供兴趣内的好内容。由于Quora 与知乎太过相似,而百度知道由于其“悬赏”特性,发展成了求资源的一个平台,与内容分享相悖。所以我的竞品分析中,竞品选取为。
主要信息流转方式:
发现内容:
知乎和都是 UGC 内容社区,并且是一个范围广泛的 UGC 内容社区。因此为了促进内容消费,进而促进内容生产。它们都非常注重将用户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送到用户的面前。但是在具体的方式上,它们做了不同的选择。
知乎的首页内容是,用户关注的人的动态,而的首页是编辑选出的一个文集。这就意味着在重要的位置上,知乎让用户看的是用户个人决定要看的内容。而是让用户看产品想让用户看的内容。这就意味着,的内容消费总体来说不够个性化。而在内容消费逐渐趋向于用大数据命中用户喜好时,这就显现出了劣势。所以在知乎将问题打上话题标签,用户通过话题,触达内容时。而将文章归结成集,这些文集有不同的主题,而用户通过关注不同主题的文集,来消费内容。而的这个内容组织逻辑,同知乎的另一个产品读读日报几乎如出一辙。
知乎的发现内容路径:
产出内容:
知乎的特点是,用户产出的内容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在专栏并没有放开前),就是问题。用户在生产内容前,不需要困惑自己要产出什么内容。因此,知乎在鼓励产出内容时,只需要将用户有兴趣回答的、有能力回答的问题推送到用户的眼前。用适当的反馈机制对内容生产者进行激励就可以了。而只能写文章,那么在鼓励用户生产内容方面。做了两方面:1. 提供主题,2. 优化写作体验。第一个方面体现在时不时举行的各种运营活动中,如“神转折大赛”等等。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在创立早期就坚持不断在优化的写作功能,也很早就支持了 Markdown 语法,用 web 端写作的体验要比大多数博客产品还要优秀。这也让我有了将作为了个人博客,不断的更新的动力。
用户需求:
- 大V:表达自己。精神上获得认同感,物质上获得金钱激励。
- 吃瓜群众:获取感兴趣的知识。
产品 roadmap:
- 开始:优化用户体验
- 中期:阅读体验、圆桌、最近浏览、界面优化
- 后期:tab、变现的尝试、鼓励内容生产
知乎的早期主要在优化用户的写作与阅读体验,后来则是丰富内容的组织形式,加入圆桌、最近浏览等模块,而近期则主要放在对各种变现方式的探索上。变现属于知乎对盈利模式的探索,详细见后文。
知乎一直在探索盈利模式,但是一直都非常有节操的避开了“软文”、“营销”等有可能降低用户对社区信任度的方式。之前是非常谨慎克制的加入了广告,和一些优质答案的合集出版,再后来是产品本身一些的变现探索。
知乎在变现的路上一直非常的谨慎,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已经推出许久,但是知乎一直没有跟进。同时“在行”的线下约见行家,也为许多大V提供了知识与闲置时间变现的渠道。也是非常不错的变现方式。
如图所示,变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变现,二是影响力(人)变现。
在内容变现方面,无论是特定问题的解答(值乎)、某个话题(知乎 Live)都有了不错的产品。但是这两者一个受到时间及载体(值乎)的*,一个受到时间与参与人数(知乎 Live)的*,都无法提供更加深入、持久、可沉淀的知识变现途径。相应的,我认为知乎专栏是可以探索的方向。不仅可以探索阅读后付费的方向(打赏),也可以探索付费订阅专栏的方式。
蝉游记纯银说今年互联网的三个趋势:
- 更好的商品推动消费升级
- 视频推动垂直行业的内容升级
- KOL 的影响力变现
第三个趋势与知乎和这样的内容平台息息相关。甚至简单粗暴的来说,对于知乎、、微信公众号这样的平台来说,KOL 为王,让 KOL 获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大 V 不可能在一个平台上长期无偿的大量产出优质内容,这是不现实的。谁能帮 KOL 创造利益,谁就能将 KOL 留在自己的平台中持续的生产内容,而 KOL 本身的影响力与生产出的优质内容的传播会反哺平台,让平台有大量的流量与用户。而这也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知乎、和其他内容平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