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课第四课复盘——剧本创作的主题与情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2 21: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3:37
无戒学堂IP营第二季打卡第34天,2929字,累计70679字
剧本的核心是故事,一个故事是由人物、情节、主题等剧作元素构成的。上周剧本课谈的是人物的塑造,这节课着重要谈的就是主题与情节。
它来自创作者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紧密相连。
法国作家小仲马说过:如果你不知要去何方,又该如何辨别脚下的路?
这句话非常形象地强调了主题对于小说、剧本等所有文学体裁创作的重要性。
剧本创作主题为先,主题为取舍素材、塑造人物、构思情节提供目标和方向。
与小说主题不同,影视剧的主题在表达上是一种视觉的主题,必须通过具有视觉形式的剧情去体现,而剧情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又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素材特征,比如道具、场景、穿着、行为动作等,观众看到的就是创作者要表达的。
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其实就是谈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物则是遇到这事情的人。
有好多影视作品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编剧和导演拼命地把过多的主题塞在一*度有限的电影里。
高尔基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种*——赋予它一个形式。
所以主题决非来自抽象的思想或意图。
剧本创作在表达主题时,是通过一种画面性的、描述性的、说明性的文字去表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一件又一件事去表达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
譬如想要表达一个人物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小说创作只需写一段情绪文字去表达就可以了,剧本创作则必须通过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通过人物具象的一个个画面和动作来表达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凯歌拍的《无极》被吐槽电影的形式大于内容,原因在于想讲的东西太多,100分钟左右的时间承载不了那么多,所以不能把所有的思想都放在一个电影中。同样在写故事的时候,人物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三个。
作为影视剧的编剧,创作时一定要明确地拟定主题,否则作品就会失去思想性和统一性。
一些电影看起来很无聊,主要是因为它的情节太弱了,故事太弱,更多的是一些情绪。
例如:
故事一: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了。
故事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
哪个故事的情节更引人入胜?
故事一: “不久”表明两个事件之间仅有一种时间关系,因此这个故事更像是一种流水账,不能引人入胜。
故事二: “因伤心”表明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会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可以推测使出人物之间的感情很好,这个故事就有了更多的元素、更多的细节和情节。
六个方法:
NO.1动机
包括人物的内心需要和他人的引导。
人物因某种动机而产生了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人物行动线,连接着主题、情节等。
NO.2矛盾
戏剧的本质是矛盾,亦称冲突。有三种冲突:
(一)与他人的外部冲突
1.人性冲突:善与恶、真与假、强与弱等;
2.理念差异:不同出身、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等;
3.身份对抗:*与小偷、父亲与儿子、婆媳等。
(二)与自己的内部冲突
1.良心拷问:心灵本身的*、善念与恶念等;
2.自我改变:个人的内心需求、自我的觉醒等;
(三)与环境的自然冲突
1.社会环境生存的压力、收入的情况;
2.自然命运:地震、海啸等一些自然灾难。
商业电影以外部冲突为主,外部冲突比较常见且简单,因为叙事更为简单,冲突也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
NO.3视角
叙述的视角有三种情况,即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
①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比其他人知道得都多,观众宛如上帝一般全知全觉,俯瞰所有人物和整个事件。
全知视角可以展现开阔的视野,那些时空延展比较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通常使用全知视角。
②内视角
如果由电影中的一个人物充当叙述者,便是内视角叙事,观众和剧中人物一样,对将来发生的事情都 处于未知状态
内视角之下,叙述者既可以参与到故事之中,也可以讲述亲身经历、见闻等,让故事更亲切、可信。
③外视角
外视角即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知道的少,叙述者如同旁观的路人,对镜头下的当事人毫无所知,他能说的只是他所见到的、听到的行动和语言,至于其 中缘由,叙述者无法解释和说明。
这一视角的好处是富有戏剧性,不可知带来的神秘莫测增加了剧情悬念,但因为其无法完整塑造人物, 所以一般只在有特殊需求时才会使用。
全知视角是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观众以上帝之眼观看着电影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死挣扎,是一种*的视角,能给观众带来观影的快感。
观众比片中人先知道危险的来临,并且眼看着主角 陷入危险境地,观众的情绪被带入其中,为人物担心、着急,这便是编剧想要制造的效果
以全知视角拍摄的多线索叙事电影,观众将一切看在眼里,而镜中人却被蒙在鼓里,电影中的人物最终能或者不能了解全部的事实,但是观众从头到尾都知道,角色因单一视角制造出众多笑料便是观众最大的享受。
视角一致是对一部电影的基本要求,如果突然从内视角变为全知视角,观众就“跟丢”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代入感瞬间消失,眼前的画面变得不知所云。
NO.4 悬念
根据剧中人物和观众的关系,可以把悬念的设置分为三种情况:期待式悬念、揭秘 式悬念、突发式悬念。
①期待式悬念:观众比人物知道的多,是编剧处理情节结构的重要技巧,利用观众关心故事发展、人物命运的期待心理,制造一个从始至终的悬而未决的矛盾,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②揭秘式悬念:在影片开头先给观众一个悬念,然后由剧中人物带领观众去揭秘, 一步一步地给予观众谜底,达到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观众由于比人物知道的少,因而产生了想要探究秘密的好奇心理机制,吸引观众去揭开人物和事件的秘密,同样可以增强观影的愉悦感。
③突发式悬念:观众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不提示观众结果,让结果在猝不及防中发生,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
突发式悬念给观众带来的观影心理是短暂的惊奇,而期待式悬念和揭秘式悬念给予观众的观影心理是长久的期待和好奇。
NO.5突转
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NO.6发现
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在创作中,发现通常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
人物:鲜活有特点,能够被人记住
主题:鲜明且独特,能够给予观众一些道理
情节:节奏紧凑,生动有趣,过目不忘
好的故事情节之间要互相有联系,而不是单独存在的,这样以来故事明显会更有意思。
比如有四个平淡事件:
①小王早晨起床、刷牙②吃早餐③坐公交④上班
可设计让事件间发生联系:①早晨起床刷牙时发现电动牙刷没电了,只能找普通牙刷刷牙。②出去吃早餐的时候发现忘记带钱包了。③两件事耽误了时间,结果错过了公交车。④到了公司迟到被老板训斥并罚款。
如此事与事之间就产生了因果关系,故事有了更多的细节和情节,平淡的故事也就变得精彩有趣。
践行:用心完成本次的作业,感觉难度较大,要结合上节课的作业人物小传,按照故事情节四个发展阶段和相关要求完成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