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42
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手下的精锐骑兵,人数大概在3000人左右,公孙瓒常年镇守北疆,他之所以能威震塞外靠的就是这支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所向披靡的骑兵;先登死士严格的说并不是一支部队的称谓,他指的是作战时不畏生死冲锋在前的先锋精锐部队,此文中特指袁绍麾下鞠义所率领的800先登死士。
白马义从在北方草原打出了赫赫声威,“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可是在公孙瓒和袁绍之间一场关键的界桥之战时,却被鞠义的800先登死士击败,死伤大半,从此一蹶不振。要知道,白马义从可是骑兵,而先登死士只是步兵而已,何以一场大战下来,人数少占劣势的步兵却击败了人数众多占据优势的精锐骑兵?其实分析过后会发现,公孙瓒之败还真不是偶然的。
第一,轻敌。本来公孙瓒是以中间步兵方阵推进,两翼骑兵突进,这是他对付草原游牧民族惯用的打法,可是他看到袁绍兵少(袁绍骑兵数量远不如公孙瓒,所以他只能以步兵结阵来对付公孙瓒),就放弃了和步骑结合的战术,单纯以精锐的白马义从冲击鞠义的步兵,试图以骑兵的速度来冲散鞠义的800步兵方阵。没有了步兵层层推进的配合和防护,骑兵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鞠义战术得当,出其不意。鞠义此人其实是一个被低估的名将,他早年长期在凉州生活,对骑兵的战法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加上他又有和南匈奴作战的经验(他曾击败南匈奴单于于夫罗),所以他看出了公孙瓒的意图(一般步兵对付骑兵通常的做法是当骑兵冲击时,步兵远距离就要射击阻止骑兵的突进了),指挥士兵们卧倒在地,前排用大楯遮挡掩护,放任白马义从突进到有效射程时,他才下令撤掉大楯,以早已准备好的千张强弩齐射。这么近的距离,又是出其不意,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根本就没防备,几乎成了活靶子。
与此同时,鞠义率800人突进,近距离缠斗骑兵未必能占上风,慌乱之下,回撤的骑兵又冲乱了后面的步兵方阵,后面袁绍的大军压上来,公孙瓒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和双方的装备有关,白马义从是轻骑兵,不是像马超西凉铁骑那样的重装骑兵,讲究的是灵活性和机动性,所以防御方面的措施就非常弱;反观袁绍,虽然骑兵不如公孙瓒,但是他配给了鞠义千张强弩,而强弩杀伤力极大,射程也比一般的弓箭远,此消彼长之下,白马义从焉能不败。
如果公孙瓒不轻敌,以步兵在中间层层推进,两翼骑兵以速度和灵活性四面齐射,步骑协同配合,袁绍在骑兵远不如公孙瓒的情况下,即使鞠义有强弩千张也没用,因为公孙瓒的步兵方阵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护,而不至于骑兵成了活靶子,这样一来,最后的胜利者估计是公孙瓒而不是袁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