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中对蔡顺"拾椹"的行为,你有何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08
一是蔡顺竭力奉亲。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不知要比蔡顺所处的那个时代要好多少倍,可是,孝心却远远比不上蔡顺。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孝心”。如果我们有一颗孝心,真的是《弟子规》中所讲的“孝何难”。蔡顺把桑葚分开装,可见他孝心中还有著细心,考虑周全,一心想的是母亲的需要。由此,学生想到,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一定是个细心之人,一定是个有观照力的人,一定是时时为他人著想、处处将方便留给他人。这样的人,不管在哪儿,都会受人欢迎,讨人喜欢。
由蔡顺的这一孝行,我不由想到我们同学们择青菜的情景。每次择青菜,同学们都要将青菜的大菜叶和里面的嫩菜心分开装,大菜叶炒给自己吃,嫩菜心炒给老师吃。同学们这样做,正是孝心的体现。
二是蔡顺的孝心至诚感通。当蔡顺遇到赤眉军时,没有一丝毫慌乱,他的从容镇定,至诚的孝心,感化了赤眉军,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还获得了赤眉军的怜悯与赠送食物。用真心感化他人也许不算件很难的事,但是感动天地万物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蔡顺抚柩痛哭,火势越烧他室,这样的奇迹只有在孝子身上才能发生。《孝经》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蔡顺的孝行为这句*做了真实的示现。在《八德故事》里,孝感天地的事迹真是太多太多了,比如《虞舜耕田》、《董永卖身》、《孟宗哭竹》、《姜诗出妇》、《李忠辟震》……
三是蔡顺明辨是非,理智处事。赤眉军怜悯蔡顺的孝心,就送一些牛蹄和白米给蔡顺。在那兵荒马乱、流离失所、日子过得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能得到这样的食物该是多麽不易啊!如果能用这样好的食物奉养母亲该是多麽好啊!可是,蔡顺不受。为什麽?因为食物来历不明。此时,蔡顺的君子气节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学生认为,面对种种*,能够不动心的人,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人。
四是蔡顺“事死者,如事生”。在《八德故事》里有一篇《王裒泣墓》的故事,讲到孝子王裒每逢打雷的天气都要跑到母亲墓前安慰母亲不要害怕,蔡顺的行为和王裒的孝行是这样一致,他们都有一颗“事死者,如事生”的恭敬心。我们要从古人身上学习什么?学习这种精神。
父母不在世了,但我们的心依然要如同对他们生前一样恭敬。真正的孝心,并不因父母的去世而消逝。孝心是真心,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对待已逝的父母心存恭敬,是表示做人不忘本,永远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做人,才有真滋味。追溯上去,我们对待老祖先,对待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一样要有“事死者,如事生”的心境吗?
今天,我们学圣学贤,要想有成就,就要时时想到古圣先贤就立在我们面前,正在孜孜不倦地对我们耳提面命,我们要将古圣先贤的教诲牢记于心,切实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中,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读完这个故事,学生愈来愈认识到: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著过时。从《蔡顺拾椹》这个故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09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09
我古汉没学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10
就写你对他的这个行为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