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1:15
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试题已成为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热点之一。此类题往往需要学生在全面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比较一些物质在同一温度或不同温度溶解度的大小,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相关计算等。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及其应用进行探析。
一、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1.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呈“陡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钾等。
2.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呈“缓升型”,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等。
3.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呈“下降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等。
4.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也呈“下降型”。
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在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给出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因此,同学们应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去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1. 点。(1)每条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点a表示A物质在ta℃时的溶解度是mag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上图中b点表示tb℃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bg。
2. 线:不同的溶解度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上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小。
3. 面。(1)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晶体。如,上图中的c点表示在tc℃时A的饱和溶液,且有(mc-m)g未溶解的固体析出。
(2)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如,在上图中d点就表示在tc℃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还需再加(m—md)gA物质,溶液才能达到饱和。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查找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其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 比较同一温度下(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位于上方的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位于下方的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交点所对应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 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2:50
随温度变化,温度越大溶解度越大还是越小,尤其是两种物质比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41
你只要记住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以及特例,ca(oh)2相反就行了,没必要理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2:49
没有任何意义,那个在化学中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