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01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22:17
七夕的来历:“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牛郎织女幽会和女人乞巧的关系:牛郎织女是由牛郎织女星衍生出的美丽的传说,乞巧是节日的一种习俗,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
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在东汉时七夕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扩展资料:
七夕乞巧,有多种方式:
1、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
2、喜蛛应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
3、投针验巧:盛行于明清两代;通过把绣针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看其能否漂浮、在容器底部形成图案,以验智巧,也称“浮针试巧”“丢巧针”。
4、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5、兰夜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相传在汉宫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23:35
众所周知的,七夕节在中国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按道理来讲,情人节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小两口过着开心而且幸福的时刻。但是这个节日的由来可就不是那么愉悦了,而是令人感到伤心。
小的时候每逢七夕的时候,就会有村里的老人念叨,说牛郎织女可怜啦,一年只见一次面,当时我们也很好奇,长大后通过学习才知道了其中的来源。
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在中国神话故事里,天上是有神仙存在的,而且每一颗星星就是一位神仙。其中有颗星宿就是玉帝的孙女,因为擅长织布,就被唤作织女,她生性活泼,天空中的彩虹和彩云都是她的杰作,而且她也深得玉帝和王母娘娘的宠爱。有一天她在织云彩的时候,看到了凡间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所以就私凡下界了。
经常看神话故事的人应该就比较了解,神仙是有天条约束的,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几乎被*了自由,所以有的神仙就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想法,私凡下界,最终因为触犯了天条,而酿成了天地间的悲剧。
织女的下凡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她在人间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后来在河西的游玩的时候遇到了放牛的一个少年郎,织女非常喜欢他的淳朴和憨厚,最终喜欢上了,并且嫁给了牛郎,从此他们俩就过上了简单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他们相亲相爱、乐善好施的事迹很快就在邻里乡亲间传开了。
不过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他们的情况很快就被天庭知道了,正是中国农历年七月初七的当天,主管天庭内务的王母娘娘知道后,迅速派天兵天将将他们押解回天庭。当时很多乡亲不解的哭喊着,让放他们回来,结果还是无济于事。牛郎和织女被抓上天庭后,王母娘娘就拿出了自己的金簪,往他们面前一扔,金光一闪以后金簪就变成了银河,一对天地间的恋人就这样被分开了。因为王母娘娘一直很宠爱织女,而且每到七月初七这天民间就有很多的人给牛郎和织女烧香祈福,所以王母娘娘就网开一面,让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一次,民间信众和王母娘娘的做法感动了天地间的生灵,喜鹊闻讯后就飞到银河的两边传达喜讯,每逢七夕的当天,世间所有的喜鹊就飞上天空,自愿搭成一座桥,让他们见面,这就是传说中的“鹊桥相会”。久而久之,千百年传下来以后逐渐就成了民间的一个风俗和节日,人们都期待着“有亲人终成眷属”,以此作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讲到这里,是不是感觉非常的凄凉啊?这就是我综合了我们家乡老人讲的神话里面七夕节的来源。七夕节的传说比较多,也有很多人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记得最清楚而且最经典的的就是《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到现代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情人节了,从此七夕节以前的七巧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比较悲凉的名字统称为中国情人节,添了一份浪漫的意境。
本文为吾天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1:10
七夕节最早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被赋予了女性向织女星乞求智慧和技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七巧风俗,而“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天文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丽传说,民间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祈祷姻缘等丰富的人文内涵。逐渐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且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3:01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可见一斑。“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祭拜织女。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各地的乞巧节习俗各不相同。
扩展资料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在东汉时七夕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七夕节 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5:09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拓展资料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在东汉时七夕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07:34
1。东汉时期,东汉第七夜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由于第七天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它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爱的节日,在当代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意义。
2。两汉时期,七夕被赋予了女性向织女星乞求智慧和技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七巧风俗,又称“七巧”。七夕节是中国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汉字文化圈。
许多习俗,如穿针乞巧、祈福长寿、庆祝七夕、花果和红女(gōng)等,都影响了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朝鲜半岛、越南等。
扩展资料:
1.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1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
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10:15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收录于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13:13
根据牛郎织女的寓言故事来的,后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爱人思念,便把这天命名为七夕节也叫中国人的情人节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30 16:28
七夕又名乞巧节,顾名思义是古时女子祈求手巧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