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说说美国在之前的黎以冲突中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8 22:0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26
截至8月7日,黎以冲突已经进入第四周,其冲击波突破黎以两国边界,震撼了整个中东地区。为此,本社记者进行了笔谈,评析冲突对相关中东国家及整个地区巨大的冲击。
黎巴嫩:人道主义灾难严重
驻贝鲁特记者潘立文、王昕:以对黎的入侵和狂轰滥炸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据黎最高救援机构的统计,到本月5日,以军轰炸已造成993人死亡,3300多人受伤。死亡者中平民约为900人,其中30%为不满12岁的儿童。目前死亡数字还不包括埋在废墟下尚未被找到的人。贝鲁特南郊至少有30幢高层楼房被摧毁,废墟下仍埋着死者。黎发展与重建委员会估计,黎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轰炸基础设施和民房造成的损失约为25亿美元,它们的修复和重建将需要至少3年时间。
以色列:打击面对多重问题
驻耶路撒冷记者刘立伟、马晓燕:在以色列看来,这是一场它“输不起”的冲突。如果在宣布停火的那一刻,真主党还有能力向以境内发射火箭,那么停火声明就可能被看作是真主党的“胜利宣言”,以色列奥尔默特*则会面临危机。此外,如果以军在黎南部距边境30公里左右的利塔尼河以南建立“安全区”后,真主党仍有袭击以目标的能力,那么以长期追求的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
有分析认为,真主党武装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此情况下,以一味依靠军事打压,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巴勒斯坦:压力缓解、寻求突破
驻加沙记者王昊、黄敏:黎以冲突愈演愈烈,相对而言,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军事对抗出现弱化。这对长期以来遭受以严厉军事打压的巴武装组织来说,无疑是一个休整、喘息的机会,尽管以针对巴武装人员的打击从未因北部战事而停止。
由于以、美等的关注点转移到黎以冲突,哈马斯*自上任以来面临的军事、财政、*和外交压力也相应减轻。
黎以冲突波及到整个阿拉伯地区。因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阿巴斯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频频出访,加大外交公关力度,希望把解决巴以问题作为解决当前地区冲突一揽子计划的基础。
叙利亚:立场为阿拉伯世界认同
驻大马士革记者顾康、贾小华:随着以滥杀平民的举动在阿拉伯世界激起公愤,叙利亚提出的关于支持黎真主党抵抗活动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认同,并在阿拉伯民众中赢得口碑。阿盟秘书长穆萨6日在访问大马士革期间对新闻界表示,阿拉伯国家在支持黎巴嫩抵抗运动方面的立场与叙利亚没有分歧。
埃及:内外形势中新的因素
驻开罗记者林建杨:黎以冲突带给埃及三方面的影响。首先,黎以、巴以冲突使布什*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受挫,由于有求于埃及,美国暂不再向埃及施压、要求其进行“改革”。其次,黎以冲突引起埃及国内*的微妙变化,不少民众主张支持真主党、对以强硬,激进的宗教势力因此赢得更多支持。第三,埃及地区大国的作用面临考验。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埃及全力以赴调停巴以危机,但在最后一刻却因黎以冲突的爆发而功亏一篑。
约旦:*、经济层面上的影响
驻安曼记者蒋少清、胡浩:约旦是一个紧邻以色列、近望黎巴嫩的中东国家,黎以冲突爆发后,它在*和经济等方面均感受到了影响。
约旦发挥了“空中桥梁”的作用,转送了国际社会向黎提供的援助物资。这对其*影响力的提升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约旦资源相对匮乏,依赖进口,黎以冲突使它从黎进口物资受到严重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26
这一次美国并没有使劲介入,而是放手让她两去打。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显然非常符合黎巴嫩新*(在这里面,真主党并不占主导地位)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所以黎*不会动真格的,美国非常清楚,所以她不会过多地介入。这个冲突的最大受害方也是唯一的受害方就是真主党。她是黎巴嫩如今的主导性*势力和美国以色列的公敌,以色列的进攻显然有利于三方,西方派*势力占主导地位的黎*肯定不会真正地还击,美国就当然不会介入了。
赖斯在等什么?美国对单纯的停火兴趣不大
美*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说,赖斯有意“很快”前往中东地区,但她的行程与目的还没有确
定,她打算至少等到联合国派出的评估小组本星期返回纽约之后再做打算。
黎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数位有足够分量的*家前往贝鲁特,其中包括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的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等人。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英国、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意大利和埃及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外交努力,但对以色列最有影响的美国却既不参与斡旋,也不明确表态。
当然美国也有顾虑。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俄罗斯参加八国首脑集团峰会时,和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午餐会上闲聊被记录峰会的官方电视台录下,布莱尔说,他可以先于赖斯前往中东,因为赖斯去“只能成功”,而他相对来说,“筹码”没这么高。
布莱尔说:“很明显,如果她去了,就只能成功;相比之下,我去了,可以只是跟人聊天。”
尽管美国没有明确说出希望黎以冲突向什么方向发展,但麦科马克的一番话起码说出了美国不希望冲突向哪个方向发展。他17日说:“你不想要的是……回到3星期前、3个月前或者6个月前的状况,*和他们的支持者可以把整个地区拖进危机。”美国将黎巴嫩真主党列为*。
麦科马克的话暗示美国对单纯的停火兴趣不大。美联社评论说,美国担心立刻停火只能临时解决问题,让以色列和国际维和部队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态度同以色列十分相近,以色列《国土报》援引耶路撒冷“*界人物”的话说,以色列不会同意回到冲突爆发前的安全局势,也不会同意单纯的停火,因为这相当于真主党的胜利。
《国土报》说,以色列的最大顾虑是,一旦停火,真主党将利用这一时机,补充他们的军事力量,购买火箭等武器弹药和重整部队。
维和兵出何方?白宫目前避谈部署美国部队
以色列在17日提出了停火的条件,以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在议会说,要停火,真主党要释放抓走的两名以色列士兵、停止向以色列发动火箭弹袭击,真主党武装也要撤离黎南部地区,由黎巴嫩军队进驻部署。
与以色列的意见不同,不少国家都支持由联合国派遣部队进驻黎南部地区,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贝鲁特建议,派遣国际观察员进驻黎巴嫩,而安南也在17日建议向黎巴嫩南部增派维和部队,布莱尔和意大利总理普罗迪都表示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表示“不排除俄罗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不过向黎巴嫩南部派遣维和部队,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曾有过不少惨痛或者尴尬的经历,美联社评价说,以色列经常“无视”联合国自1978年起就部署在黎巴嫩南部的维和部队,比如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1996年甚至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境内的加纳基地,打死超过100名平民。
美、英、法和意大利曾在1982年派遣国际部队进驻贝鲁特,但在1984年遭到自杀*袭击,总共造成240名美国人和58名法国人死亡。
有了这种教训,布莱尔17日说,如果要增派维和部队,数目必须比目前已经在黎巴嫩的2000人“多很多”,任务也必须“清晰明确许多,拥有的武力也必须强悍许多”。
不过美国仍然不肯表态,白宫发言人托尼·*17日说,现在谈部署美国部队“实在太不成熟”,不过他没有彻底排除这种可能。
面对黎以冲突,美国不说、不做,似乎是“放手”不管,但按照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说法,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赖斯去中东斡旋“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和联合国及其他各方共同打下不会再度引发持续危机的基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27
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27
赖斯在等什么?美国对单纯的停火兴趣不大
美*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说,赖斯有意“很快”前往中东地区,但她的行程与目的还没有确
定,她打算至少等到联合国派出的评估小组本星期返回纽约之后再做打算。
黎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数位有足够分量的*家前往贝鲁特,其中包括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的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等人。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英国、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意大利和埃及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外交努力,但对以色列最有影响的美国却既不参与斡旋,也不明确表态。
当然美国也有顾虑。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俄罗斯参加八国首脑集团峰会时,和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午餐会上闲聊被记录峰会的官方电视台录下,布莱尔说,他可以先于赖斯前往中东,因为赖斯去“只能成功”,而他相对来说,“筹码”没这么高。
布莱尔说:“很明显,如果她去了,就只能成功;相比之下,我去了,可以只是跟人聊天。”
尽管美国没有明确说出希望黎以冲突向什么方向发展,但麦科马克的一番话起码说出了美国不希望冲突向哪个方向发展。他17日说:“你不想要的是……回到3星期前、3个月前或者6个月前的状况,*和他们的支持者可以把整个地区拖进危机。”美国将黎巴嫩真主党列为*。
麦科马克的话暗示美国对单纯的停火兴趣不大。美联社评论说,美国担心立刻停火只能临时解决问题,让以色列和国际维和部队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态度同以色列十分相近,以色列《国土报》援引耶路撒冷“*界人物”的话说,以色列不会同意回到冲突爆发前的安全局势,也不会同意单纯的停火,因为这相当于真主党的胜利。
《国土报》说,以色列的最大顾虑是,一旦停火,真主党将利用这一时机,补充他们的军事力量,购买火箭等武器弹药和重整部队。
维和兵出何方?白宫目前避谈部署美国部队
以色列在17日提出了停火的条件,以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在议会说,要停火,真主党要释放抓走的两名以色列士兵、停止向以色列发动火箭弹袭击,真主党武装也要撤离黎南部地区,由黎巴嫩军队进驻部署。
与以色列的意见不同,不少国家都支持由联合国派遣部队进驻黎南部地区,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贝鲁特建议,派遣国际观察员进驻黎巴嫩,而安南也在17日建议向黎巴嫩南部增派维和部队,布莱尔和意大利总理普罗迪都表示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表示“不排除俄罗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不过向黎巴嫩南部派遣维和部队,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曾有过不少惨痛或者尴尬的经历,美联社评价说,以色列经常“无视”联合国自1978年起就部署在黎巴嫩南部的维和部队,比如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1996年甚至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境内的加纳基地,打死超过100名平民。
美、英、法和意大利曾在1982年派遣国际部队进驻贝鲁特,但在1984年遭到自杀*袭击,总共造成240名美国人和58名法国人死亡。
有了这种教训,布莱尔17日说,如果要增派维和部队,数目必须比目前已经在黎巴嫩的2000人“多很多”,任务也必须“清晰明确许多,拥有的武力也必须强悍许多”。
不过美国仍然不肯表态,白宫发言人托尼·*17日说,现在谈部署美国部队“实在太不成熟”,不过他没有彻底排除这种可能。
面对黎以冲突,美国不说、不做,似乎是“放手”不管,但按照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说法,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赖斯去中东斡旋“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和联合国及其他各方共同打下不会再度引发持续危机的基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28
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是由马龙派教会*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和一般平民(非*)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的*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