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8 03: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51
一、前言
鄱阳盆地位于江西省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5°30'~117°00'、北纬28°20'~29°30'之间,盆地呈北东东向不规则分布,面积约11000km2。南昌—波阳一线以南的南鄱阳坳陷叠复在上古生代—三叠纪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萍乡—乐平坳陷(简称萍乐坳陷)中段之上,呈NEE向展布,长156km,宽14~50km,面积约5500km2,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鄱阳盆地划分为两凹夹一凸,即北部的北鄱阳坳陷,南部的南鄱阳坳陷以及两个坳陷之间的长山凸起。
鄱阳盆地的石油地质勘探目的层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和上覆白垩系,完成了重磁电普查、地震普查、新地震勘探,钻井25口,在钻井中发现丰富油气显示,并在鸣2井作了试油。
评价工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对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和三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对二叠系烃源岩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有机碳法和类比法。对三叠系烃源岩采用了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和类比法进行了资源量计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鄱阳盆地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及认识:
鄱阳盆地属晚中生代盆地,叠置在晚古生代—三叠纪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之上,白垩系—古、新近系沉积盖层厚3000~4000m;以中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烃源岩为主,二叠系龙潭组王潘里段煤系地层暗色泥岩为好生油岩。有机碳含量0.89%~3.86%,平均2.38%,生烃潜量平均为5.95mg/g。老山段、官山段暗色泥岩为中等生油岩。鄱参1井揭示三叠系安源组三家冲段为一套较差的烃源岩;评价算得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资源量为1490.48×104t(95%)、2454.48×104t(50%)、3785.46×104t(5%);气资源量为226.86×108m3(95%)、430.00×108m3(50%)、642.71×108m3(5%)。
二、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
鄱阳盆地划分为两凹夹一凸,即北部的北鄱阳坳陷,南部的南鄱阳坳陷以及两个坳陷之间的长山凸起。南鄱阳坳陷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洼夹一凸的构造格局,南部的旧厦—二甲村次凹,北部的南昌次凹以及两凹之间的瑞洪次凸(图10-52-1)。
评价单元为南鄱阳凹陷地层,由盆地沉积盖层(E-K)、下伏晚古生代—早侏罗世沉积层组成。白垩纪—第三纪河流—湖泊相沉积盖层厚度约为3000m左右,古近系厚度不大,且分布面积局限。中古生界为海相—海陆过渡相灰岩、煤系地层组成。
图10-52-1 南鄱阳坳陷区带综合评价图
鄱阳盆地的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而沉积盖层则由两套岩系组成:下部为中泥盆统—中三叠统连续沉积的海相沉积层,上部为不整合叠置于海相地层之上的上三叠统—古、新近系陆相沉积层。
(二)烃源岩
以鄱参1井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中古生界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二叠系龙潭组王潘里段煤系地层、暗色泥岩为好生油岩,有机碳含量为0.89%~3.86%,平均值为2.38%;生烃潜量平均值为5.95mg/g。老山段、官山段暗色泥岩皆为中等生油岩,有机碳含量为0.11%~1.67%,平均值为0.7%~1.1%;生烃潜量为0.3~0.4mg/g。
三叠系安源组三家冲段暗色泥岩是本井钻遇惟一一套可作烃源岩的地层。
样品分析显示:有机碳>0.4%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分布于以下三个井段:井段2537~2541m(有效厚度4m,有机碳值为0.27%~1.91%,平均值为0.67%)、井段2583~2588m(有效厚度5m,有机碳值为0.4%~0.51%,平均值为0.45%)、井段2629~2651m(有效厚度22m,有机碳值为0.62%~1.73%,平均值为1.03%)。三层累计有效烃源岩厚度为31m,有机碳平均值为0.67%。
28件样品氯仿沥青“A”分析结果显示,最低值为0.0006%,最高值为0.0048%,平均值为0.00203%,均达不到有效烃源岩的标准。
检测到显微组份,样品中绝大部分成份为惰质组,含量在89%以上,其次为镜质组,含量为1%~8.5%,腐泥组、壳质组基本未发现。显示原始母质类型为Ⅲ型干酪根。
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为:①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测试:井段2537.55~2537.68m,Ro值为1.55%(12个测点);井段2539.47~2539.52m,Ro值为1.54%(8个测点);井段25340.18~2540.31m,Ro值为1.52%(20个测点);②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中心的测试结果。利用相对准确度较高的干酪根鉴定结果其反射率均较高,可达到1.8%~2.5%,利用光片鉴定结果,反射率数值区间比较大,介于0.37%~2.46%之间。
由于测点少,导致各井段测到的Ro值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从样品的综合光性特征看,样品的热演化进程均已超过生油窗。
最高热解温度测定显示,本井烃源岩基本已达到540℃~590℃。
本井烃源岩最高热解温度分化现象与镜质体反射率呈基本完全对应关系,大部分热解温度高的层段其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也比较高。说明该段烃源岩已达到或超过了干气阶段。
对本井钻遇的该烃源岩进行热演化史研究表明,上三叠统三家冲段烃源岩沉积后,到三叠纪末期(距今208Ma),埋深接近2000m,地温为80℃,Ro值为0.5%,尚未进入生油门限。从侏罗纪延续至早白垩世,虽然长时期处于剥蚀状态,由于受到火山活动等热事件的影响,这是一个高热流值和高地温梯度的时期,地温与Ro值均略有升高,但是,烃源岩仍然没有生烃。晚白垩世(距今97~65Ma),接受上覆上白垩统的沉积,三家冲段烃源岩埋深达到3000m左右,地温升至120℃,Ro值为0.9%,成熟进入生油门限。晚白垩世末期的短暂抬升,使这一生油过程有所中断。进入早第三纪,接受了清江组沉积,烃源岩最大埋深可达到4700m,地温升至170℃,Ro值为1.6%,实现了成熟生油过程,并快速进入了湿气演化阶段。这是该套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早期以生油为主,后期以生气为主。晚第三纪,坳陷整体处于抬升剥蚀状态,使地温、Ro值均呈现下降趋势,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断。第四纪,虽然接受了沉积,但厚度不大,烃源岩未能再次成熟生烃。
多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厚度小,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高,模拟生烃量较小。可以作为级别较低的烃源岩。
(三)其他成藏条件
1.储层的发育与分布
鄱阳盆地储集层可分为陆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陆相碎屑岩储层有二叠系龙潭组、三叠系安源组、侏罗系下统林山组、白垩系上统周家店组,以砂质岩为主;碳酸盐岩储层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三叠系上统大冶组台地相颗粒碳酸盐岩、风化壳(图10-52-2)。
2.区域盖层发育与分布
以鄱参1井为例,盖层丰富,厚度大分布层位广,特别是古、新近系清江组泥质岩盖层可以达到Ⅱ类级别,白垩系南雄组二段、三段、三叠系天河组、安源组三家冲段也可达到Ⅲ类级别(表10-52-1、图10-52-3)。不过盖层过多客观上造成了流体运移的堵塞,对油气垂向运移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图10-52-2 储层质量评价示意图
表10-52-1 鄱参1井盖层综合评价表
3.生储盖组合
通过分析,认为鄱参1井存在一套生储盖组合:以三叠系安源组三家冲段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三叠系天河组—白垩系周家店组和南雄组一段为储层,以白垩系南雄组二段—三段为直接盖层,以古、新近系清江组为区域盖层,形成一套时间跨度较大的生储盖组合(图10-52-4)。
图10-52-3 鄱参1井盖层质量分布层位示意图
图10-52-4 鄱参1井生储盖组合示意图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次资源评价对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和三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对二叠系烃源岩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有机碳法和类比法。对三叠系烃源岩采用了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和类比法进行了资源量计算。
(一)有机碳法
参数选取主要包括: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产烃率、运聚系数。
烃源岩: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面积约5500km2,二叠系烃源岩厚度约250m,三叠系烃源岩分布面积约2000km2,厚度约250m。
有机碳恢复系数:根据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成熟演化及有机质类型等参数,从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得到烃源岩有机碳的恢复系数为1.6。根据三叠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成熟演化程度,从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得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碳的恢复系数为1.1。
产烃率:根据南鄱阳坳陷烃源岩生烃演化程度及有机质类型等,确定其二叠系烃源岩产气率为120.7m3/tc,产油率为10kg/tc;三叠系烃源岩产气率为131m3/tc,产油率为5kg/tc。
运聚系数:采用中国石油集团三轮资评《刻度区解剖与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2003.07)油气运聚系数统计模型成果算得油运聚系数(表10-52-2)。
表10-52-2 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油运聚系数参数及结果表
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油运聚系数因缺乏统计模型所需参数而通过地质分析取值为1.8%。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的天然气的运聚系数为3‰,三叠系烃源岩天然气运聚系数为1.5‰。
南鄱阳坳陷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参数如表所示(表10-52-3)
表10-52-3 鄱阳盆地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参数表
(二)氯仿沥青“A”法
利用氯仿沥青“A”法公式算得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资源量(表10-52-4)。
表10-52-4 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参数表
(三)类比法
根据类比法原理,选择与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及三叠系烃源岩石油地质条件类似的麻阳盆地辰麻坳陷进行类比,二叠系类比系数0.16,三叠系类比系数0.013(表10-52-5)。
表10-52-5 南鄱阳坳陷类比法资源量参数表
四、资源评价结果
(一)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1.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
石油资源量为2504.05×104t,天然气资源量为430×108m3(表10-52-6)。
表10-52-6 盆地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表
2.氯仿沥青“A”法资源量计算
计算得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资源量70.09×104t。
3.类比法资源量计算
二叠系资源量2255.91×104t,三叠系资源量68.06×104t(表10-52-7)。
表10-52-7 南鄱阳坳陷类比法资源量结果表
4.油气资源量汇总
通过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以及类比法计算了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及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资源量,现将不同方法算得资源量用特尔菲法汇总得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资源量为1490.48×104t、2454.48×104t、3785.46×104t;气资源量为226.86×108m3、430.00×108m3、642.71×108m3(表10-52-8)。
表10-52-8 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气资源量汇总表
(二)油气资源分布与品位
本次评价油气资源在层系上均分布于二叠系,三叠系亦有少量分布,深度上以深层为主,少量分布于中深层,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属平原。油气资源的品位均属低渗油气。
五、勘探建议
根据区域石油地质资料与少量探井资料分析,鄱阳盆地最好的烃源岩应为二叠系煤系地层,该套地层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适中,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且沉积厚度较大。下一步勘探应以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目的层,经地质评价认为,鄱阳盆地具有成藏条件。
鉴于我国南方大地构造复杂,构造活动频繁,构造圈闭小的特点,特别是鄱阳盆地勘探程度低、地质认识程度差,建议首先实施以地震为主的物探工作;对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和采集;搞清盆地地质结构,进一步明确盆地生储盖组合的分布,围绕影响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因素,加强综合研究与评价。
六、小结
通过本次油气资源评价算得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资源量为1490.48×104t(95%)、2454.48×104t(50%)、3785.46×104t(5%);气资源量为226.86×108m3(95%)、430.00×108m3(50%)、642.71×108m3(5%)。经分析认为,鄱阳盆地具有成藏条件,最好的烃源岩应为二叠系煤系地层,下一步勘探应以其作为目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