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7 17: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20
GDP只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但是由于城市规模不同、人口数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在居民收入上的体现不同,因此,需要将GDP与其他数据相结合,才能看到一个城市更深层次的经济状况。
财政收入情况反映了一个地方*到底有没有钱。抛开只比较绝对值的思路,这14个“超万亿”的城市中,每万人为*贡献的财政收入情况到底怎么样?
这里,“万人贡献财政收入”这个指标将2016年的总财政收入除以总人口,由于落户在一个城市的人不见得会为这个城市贡献财政收入,因此选取“常住人口”这项指标来测算人口。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深圳以最少的人贡献了最多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第三名一跃到了第一。南京也表现不俗,虽然在14个万亿城市中财政收入只排到了第11位,但是万人贡献财政收入则跃到了第六。总体上来看,北上深和来自江浙的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
赚了钱肯定要花,但花多少、怎么花,花完了兜里还剩多少,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在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指标:财政自给率。
财政自给率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值。预算内是亏空是盈余在这一指标下一目了然。因此,这个指标也能在一定情况*现出一个城市发展是否健康。
统计发现,“财政自给率”表现相对较好的只有苏州、无锡、杭州三座城市。2015全年,14座城市中有13座的财政自给率是下降的;2016年,14座城市中有12座下降。更令人惊讶的是,到了2016年,14个“GDP万亿”或“准万亿”城市,竟只有苏州和无锡的财政自给率能够在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