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8 12: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52
1954年,以刘作廉为首联合即墨西部的柳腔艺人组成了“即墨民艺柳腔剧团”,于蓝村大众剧院和县城新艺剧院演出。1956年转为集体所有制的专业剧团,改名为“即墨县柳腔剧团”。
1950年艺人张秀云等在青岛成立“金星柳腔剧团”,1959年6月改为“青岛市柳腔剧团”。1954年8月,在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柳腔传统剧目《寻工夫》获优秀剧本奖,柳腔演员张喜云获优秀演出奖。1959年11月,青岛市柳腔剧团晋京演出,三进中南海汇报演出了《赵美蓉观灯》《割袍》等传统剧目。柳腔发展成为知名全国的剧种,进入了全盛期。
1966年“*”开始后,专业柳腔剧团被撤销,业余柳腔剧团也随之解散。1976年10月,即墨柳腔剧团重新组建,成为柳腔仅有的专业演出团体,被文化部列入“天下第一团”。 1984年,青岛电视台录制柳腔电视戏曲片《王三卖鱼》,获1985年首届中国戏曲电视片“鹰象奖”二等奖。1989年1月,即墨柳腔剧团再度进京,演出了大型现代戏《恩爱之间》,深受首都观众欢迎。2002年,即墨市文化局编印了《即墨柳腔选粹》,收录了20余个柳腔剧目,同时出版了VCD光盘,录制了部分柳腔传统剧目。
20世纪20年代开始,柳腔受其他剧种影响,与当地民间武术结合,也开始演武戏,出现了刀马旦、武生等行当,逐步形成了程式化的武打套路。柳腔剧目相当丰富,现共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玉杯记》《金簪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等;移植剧目有《*婚记》《秦香莲》《打金枝》《宝莲灯》《凤还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