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9 18: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8 06:49
现在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就是“内卷”,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人说大学生们都在互相内卷,大学生内卷情况的确是变得越来越普遍。
所谓内卷的含义,就是指在某事物在某一个发展的时间段内的发展程度不变,但在其变化的过程中却不断进行过度的内部消耗和内部竞争。而大学生们将内卷的含义进一步的把“内卷”这个词作出了新诠释。何为大学生的内卷呢?大学生的内卷是指“不具体表现出竞争,努力掩饰自己的努力用以降低对方危机感,但是实际上在暗地里不断努力与他人竞争”。
事实上,最近这个词火出圈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大多数都是来自大学生们的自我调侃。随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轻松的毕业都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在这个转折的时间节点需要面对就业的压力以及人生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了,所以所谓的内卷就是对现代大学生活的另一种体现。
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大学生开始“内卷化”呢?这主要是来源于多种方面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早先我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高考中断了10年,在1977年才恢复高考,而且在当时的情况我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刻,所以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标准还不是特别高。因此以往高校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的要求标准并不是特别高,这就造成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是一直刻苦学习钻研学术的,另一种的是“划水”度日的。所以早期的大学校园压力并不很大,缺乏竞争就不会导致内卷的发生。而随着近年来大学不断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也开始急剧的增加,另外我国近年来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大多数大学生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们对于社会上有限的社会岗位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内卷”就逐渐的形成了。“内卷化”最严重的例子就是韩国了,由于“汉江奇迹”里一些问题以及财阀垄断导致的社会畸形发展,引发学生挤破头要进“S”、“K”、“Y”和大公司,百姓们挤破头想要进首尔,可以说内卷到最严重的时候会产生严重的内部消耗。
发展必然因素
大学生内卷的情况实际上一直存在,是程度的不同才导致从竞争变成内卷的。实际上卷的是什么?项目成果、考试成绩、保研名额还是奖学金?实际上这都是在前进道路上大多数人的某一个阶段性目标罢了,它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目标,如果这样看的话竞争激烈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竞争的产生是发展中存在的必然因素,内卷也就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个人心理因素
现在大学生都想要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这也是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做出的一种应对措施。“内卷”实际上也是因为很多大学生都想在日后更具有竞争力,因此都是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来努力,想要提高学习综合成绩和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竞争赢得先机,所以不能说这就是一个贬义词。另外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保持一个正确的心理,毕竟存在竞争整个社会才会进步,所以确定目标以后如果真的很努力可能觉得只是竞争的对手有些多,而不是觉得“内卷”。所以内卷也是却决于自己的看法,竞争的加剧让我们需要更努力的去争夺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也是“内卷”在推动着我们前进。大学生一定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网络上的关于“内卷”的*所影响到自己,如果单纯就为了“卷”而去欺骗别人偷偷的做些什么,是得不偿失,最后对谁都没有好处的。“内卷”的核心正是“竞争”,光明正大的去竞争而不是要恶意竞争,所以要对“内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高校中内卷的形式有多种,虽然形式不同,但是这种恶意竞争带来的问题很多。有为了拓展学历而报考双学位的;有盲目跟风报了各种学生会和社团的;有为了考研疯狂争抢学习座位的;有为了更高绩点收纳大量笔记的。他们的各种形式都存在,我们都明确的知道这种行为是来源于社会外部压力而导致一种现象,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内卷”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内卷”的曲解
新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很多事物过于的趋近于“娱乐化”,这就导致一些现象会被过度理解包装并快速的传递给大众。原本“内卷”的含义可能大多数人不会深入对其了解,这个词语出现于社会学当中,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在娱乐化的包装之下,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他的理解更多是作为一种调侃,并作一种娱乐性的追崇,这就导致它丧失了原有的价值本意。
娱乐化下的“内卷”引发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变化,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容易引发一些负面的效应。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会追崇这种行为方式,用损害他人的方式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就导致高校中出现大量恶意竞争的事件;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会做出“反内卷”的行为用以表示自己的不同性,这就导致有些人会被纳入另一个群体,即“躺平”群体,用佛系的心理并对一切事物毫不关心的态度用于抗衡这种“内卷化”。这两种情况对于大学生的发展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
如何破解大学生的“内卷化”
针对“内卷化”所引发的种种现象,需要正视内卷的核心,不能说完全的“去内卷化”,应该保留内卷化的正面效应。“正面的内卷”可以驱使高校大学生不断努力取得进步,可以作为前进道路上的推进器,同时要避免掉恶意的、不必要的竞争。具体可以总结为三点。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大多数大学生对未来会产生迷茫,因此会盲目跟风,这也是应试教育下存在的必然问题。大学生应该多方面发展,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以便确定自己的未来规划。高校应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疏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导向,并增加学生的心理测试。另外高校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协助学生做未来职业目标分析规划,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确定方向的努力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内卷才是正确的。
2.正确解读网络用语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以及自媒体行业的崛起,大量的网络新用语开始出现,譬如“我emo了”、“卷王”、“针不戳”“淦”等一系列词语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交软件等平台上。而大学生这个年龄正属于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之上,这些词语的出现都会被赋予新的概念,这就导致一些人对它们产生跟风心理或是曲解词语本意。而作为社会金字塔上部分的大学生我认为不应该随波逐流,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正确的解读其词语的本质内涵,而不是当作调侃用。
3.深化改革高校评分机制,减少学生在学习就业中的焦虑心理。
高校现阶段的评判机制不够扁平化,这就导致更多的人纷纷去争夺更少的机会,“内卷”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实际上从客观方面说应该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去发现更多可能的机会,这样就会减少内耗和不必要的浪费;而从主观上说,大学生不应该追逐这个存在普遍性的金字塔的塔尖,可以发挥自己独有的特长性,寻找属于自己的行业金字塔。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改善,优化评判的标准,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沉淀自己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放异彩。而学生内卷的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心理上的焦虑,因为竞争的存在焦虑是必然存在的,只需要正视就好。辅导员、心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并为其做出问题的解读,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这样可以减少在学习就业中的焦虑心理。
大学校园基本上是属于步入社会的最后一步了,因此这时候的学生感受到压力是一种正常现象,而由“内卷”带来的压力也算是在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的一堂预习课吧。如果在大学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那么到社会上可能会更加的迷茫无助。总的来说,“内卷化”的优点就在驱使着学生时刻牢记不努力就会被抛弃的道理,一个理性的认识可以为你做出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的。
大学生最后的目标自然是在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那么“内卷”的核心也是竞争,因此正确的掌握了它的优点,剔除掉劣处自然也是促使我们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方式。
从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职场中的竞争力主要分为三大要素和七大竞争力。其中“正确的内卷”对“知识技能”、“通用技能”、“认识自己”“表达能力”“自我管理”都有着正面的作用。毫无疑问通过竞争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在对自我的不断完善。
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校园中还是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都应该改变刻板的思维方式,从盲目的同质化竞争中走出来,结合自身的情况找到自己的特点走差异化道路,了解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内卷”。综合整体来看,如何应对大学生“内卷化”都是一道难题,最重要的还是在主观上看待这个问题,理性的竞争,合理的去奋斗,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最好的自己。